深圳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万亿元,居全国首位
2月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深圳金融监管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末,深圳金融监管局监管的银行机构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9.7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47万亿元,资产和存贷款规模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2024年深圳金融监管局监管的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958.21亿元,同比增长9.4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位居一线城市首位。
辖内银行全年审批通过“白名单”项目融资金额3604.72亿元
在风险防控方面,深圳金融监管局联合市住建局等部门有力推动深圳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扩围增效,确保实现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辖内银行全年审批“白名单”项目292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3604.72亿元,居全国前列。联合印发保交房等一揽子方案,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率先在福田区启动基层社区防非打非网格化治理试点,将防非打非工作真正下沉至基层一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打非体系初步成型。
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同比增47.87%
在向新提质助发展上,全力支持“科技之城”建设,联合市科技创新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出台做好深圳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完成2批次45家科技支行认定,稳妥开展科技金融业务探索。截至2024年末,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246.92亿元,同比增长47.87%。
全力助力“制造强市”战略,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引导推出“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产品。截至2024年末,辖区制造业贷款余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6.4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7.60%。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33.63%、57.51%。全年新发放制造业企业贷款平均利率2.83%,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处于偏低水平。
全力擦亮“绿美深圳”品牌,牵头制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行动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绿色融资主体库等系列政策,携手市生态环境局出台全国首个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风险防控服务地方标准。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破万亿大关,达到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1.07%。
率先落地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意向规模达550亿元
在提振经济促回升方面,做好促消费的服务保障,推动提升汽车消费、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方面金融服务质效,联合市商务局等部门组织便利境外人士来深消费等系列活动,促进挖掘消费市场潜力。
做好促投资的融资保障,强化“两重”等领域的金融支持,2家险企在深成立200亿元重大项目专项基金。率先落地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意向规模达550亿元。
做好促外贸的保险保障,指导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建立园区和厂区出口信保联络机制,“大统保”签单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近2000家。
深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在服务小微惠民生方面,普惠金融服务有温度。据悉,该局组织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联合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创新推出“园区贷”业务,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场景化服务。“园区贷”业务落地以来,已授信余额113.35亿元,贷款发放金额55.02亿元。携手市发改委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运行,截至2025年1月22日,依托该机制走访22万户经营主体、新增授信3049亿元。
截至2024年末,深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0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较年初增长12.64%。
指导银行有序实施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围延期,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4003.09亿元,同比增长15.69%。全年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不含微众银行)3.58%,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为3.20%。
深圳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达56.81亿元
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速度。牵头制定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2024年末商业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分别为91.75亿元、56.81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
保险社会治理功能拓深度。指导构建保险业提升防汛防台能力“1+N”全方位工作体系,统筹行业力量强化防灾减灾和应急救灾,在应对台风“摩羯”等灾害中有效兜牢“灾害防护网”。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推动“跨境理财通”2.0顺利落地,深圳累计开立账户数量、跨境收付金额分别占粤港澳大湾区总量的47.4%、44.2%。参与起草首批深圳数据跨境传输(出境)安全管理试点“白名单”,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实现上线试运行。推动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在深筹建分支机构,批复微众银行赴港设立境外科技子公司,积极助力“引进来”和“走出去”。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