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已组织近千人、200余台次设备紧急救援筠连山体滑坡灾区
2月8日上午11时50分许,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数间房屋被掩埋、人员被困。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闻讯而动,一场与时间竞跑的生命救援战拉开序幕。 2月9日,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的指挥中心里,值班员华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截至14时,已组织应急救援、武警、消防、公安、交通、医疗、通信、电力等各类综合救援力量949人,调集挖掘机、消防车、救护车等救援设备200余台次开展现场救援,分10个网格开展搜救排查,搜救排查正有序进行。
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介绍,四川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紧急调拨帐篷、棉被、折叠床等救灾物资1100件,宜宾市本级调拨救灾物资1100件,筠连县调拨救灾物资350件,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
四川省应急救援总队于8日深夜到达救援现场,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和宜宾、筠连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混编成组,负责救援现场10个网格区域的安全管控。网格区域的安全员配备有对讲机、喇叭、喊话器、彩旗等,随时观察周围的情况。一旦有危险发生,将及时向现场救援人员进行提醒。
四川省救援信息中心出动4车13人,携带无人机、370M数字集群基站、高通量卫星便携站、方舱指挥车等50台(套)装备,于8日18时到达救援现场。中心立即架设指挥专网并用无人机对现场开展航拍侦察,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撑。随后根据指挥部要求,编制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方案,组建12个通信保障小组,开展公网增强、公网伴随保障、指挥专网架设等工作。同时,组织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公司展开公网恢复工作(光纤抢通、基站修复)。
在四川省应急救援信息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川煤队、宜宾市综合应急救援队、筠连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等3支队伍共派出9车94人171台装备赶赴现场开展救援。
▲紧急救援
8日下午2时35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川煤队到达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徒步深入受灾点,利用无人机、生命雷达探测等救援装备,进行全方位、地毯式搜寻。9日上午7时,川煤队搜救组使用音视频雷达生命探测仪,对滑坡地段50米范围内按照由外向内、由下向上的顺序实施精细搜索;安全技术组紧盯雷达回波数据,实时分析处理,精准掌握边坡位移、变形等关键信息,为现场作业人员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救援行动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通信保障组负责维护现场通信网络畅通,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后勤保障组则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及队员的生活需求。
灾害发生后,宜宾市综合应急救援队迅速紧急集结30名队员,调配4台救援车辆全力奔赴受灾现场。队员们携带生命探测仪、应急照明灯、指挥帐篷、破拆工具、千斤顶、急救设备等专业救援物资,第一时间顺利抵达受灾现场,争分夺秒投入救援工作。
▲紧急救援
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中心)(以下统称省安科院)会同四川安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科创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派出前方工作组携带应急测绘无人机、绘图仪、数据快速处理软硬件、边坡雷达、三维建模工作站、应急电源等设备赶赴灾害现场,第一时间利用无人机拍摄制作灾前灾后对比分析图。
安信科创公司工作人员马国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为抢在天黑之前开展有效的无人机数据采集,技术人员只能背负装备徒步爬山赶赴现场,终于在18时前完成既定航测任务。随后,他们立即开展数据处理、灾情研判等工作,根据指挥部救援部署,动态绘制救援力量部署建议图,为现场救援指挥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紧急救援
此外,省安科院和安信科创公司的技术人员同步还在灾害现场的最佳监测点位布设边坡雷达,持续开展监测相关工作,为加强现场监测预警、安全施救提供技术支撑。
9日上午8时许,在完成了边坡雷达的架设后,安信科创公司工作人员贾虎军与他的队友们便开始对设备进行调试。
“架设边坡雷达是用于实时获取山体变形数据的设备,通过对雷达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实现对灾害的早期精准预警,还能起到确定滑坡范围规模,评估灾害损失、成因及治理效果等作用。”贾虎军一边调试设备一边介绍道。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编辑 欧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