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激增,供不应求!成都企业为实现一季度“小目标”满负荷运转
春节假期后开工的首周,成都多家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国内外订单快速增长。不少企业通过新增生产线、推出新产品、提前竣工二期项目等举措,以实现产能大幅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稳产、上新、扩能三大关键词,共同奏响了新春“开门红”奋进曲,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品“硬核” 企业订单源源不断
“2月5日复工首日,生产线已实现满负荷运转。”至臻光学副总经理刘海涛介绍,该企业生产的离子束抛光机加工精度可达亚纳米级,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去年4月将全国运营总部暨研发制造基地搬到新津经开区,产值突破1.4亿元,其核心产品——离子束抛光机和机器人抛光机,去年12月入选四川省“首台套”名录。
“今年,我们至少要实现50%的产值增长,力争达到2.5亿元产值目标。”刘海涛说。
同时入选四川省“首台套”名录的还有小巨人畜牧的新型蛋鸡自动化养殖设备。近两年,该企业海外订单年均增长超100%。“目前订单已排到5月份。”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应对激增的订单需求,企业投资700万元新增了4条自动化产线。
“今年将重点进军欧美市场!”众信通用董事长李霞向记者透露,2025年,公司也将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在新能源设备方面实现技术、产品转型,做好与四川大学共同开发的虚拟电厂项目,拓展国内外市场,“力争实现全年3个亿的目标产值,产值提升40%。”
供不应求,企业不断刷新产能新纪录
作为全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基地,中粮生化在春节期间以日均500吨的产能为市场保供注入“甜蜜动力”。
公司总经理梁永红表示,本月底,该公司最新研发的30余种具有“健康属性”的风味糖产品,将在新生产线上投产。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计划年底竣工的淀粉糖二期项目,也将提前4个月竣工投产。届时,年产能将一举突破27万吨大关,实现产能“翻一番”不止。
订单同样供不应求的还有济通股份。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济通股份生产的新津“智造”——智能桥梁支座、伸缩装置等系列产品,已在国内30余个省市重点工程中应用,更出口到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该企业的总部研发楼也将投入建设,将研发更多智能先进的结构连接和减隔震产品。
“目前,我们已有3亿元的储备订单,产线满负荷运转。”济通智能总经理景波介绍,2025年,力争全年实现产值增长30%,一季度目标产值1亿元。
在天府农博园,不仅有全新的项目签约、进驻,重点项目也正加快竣工投产。就在三天前的集中签约活动上,东方希望智慧养猪项目成功落户天府农博园,将打造占地约350亩的楼层式养猪场,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存栏15万头以上、年出栏育肥猪30万头以上。
另外,惠丰芦笋项目也正开足马力冲刺,力争3月完成竣工投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后将引领提升新津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
记者从新津经开区、新津区经信局等多部门了解到,为抓好节后复工复产,园区各职能部门全力以赴主动服务,建立了“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24小时保障企业水电气供应。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出‘企业供需对接会’‘政商恳谈会’等机制,持续为企业解读最新惠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政策红利,助力企业蓬勃发展。”新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谢宇纳 红星新闻记者 雷浩然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新津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于曼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