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可以恶毒到什么程度?外国一边限制DeepSeek,一边白嫖代码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本土AI突然间火爆了全网,就连一些外国的网友也开始纷纷玩起了DeepSeek。
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也就在DeepSeek不断的拓宽市场的时候,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突然间发起了对DeepSeek使用限制的禁令。
可就在全面禁止使用DeepSeek的同时,还有一些国家自己偷偷的白嫖着DeepSeek的代码,甚至于意图将DeepSeek抄袭成自己国家的AI。
那么DeepSeek的成功,究竟刺激到了谁的神经?和国外的AI相比,DeepSeek又是如何略胜一筹的?
AI界的一枝独秀
随着DeepSeek的突然爆火,从学术界到产业界,再到普通用户,都感受到了这股冲击。
然而却在这些时候,一些国家政府却将DeepSeek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韩国率先采取行动,屏蔽了政府部门对DeepSeek的访问。
紧接着,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印度等国也纷纷采取措施,或禁止或限制DeepSeek的使用。
这一举动与近年来华为、大疆、TikTok等中国科技公司产品,所遭遇的境遇惊人地相似。
与此同时他们一方面对DeepSeek的安全性、数据隐私等方面表示担忧,并以此为借口设置重重障碍。
却又迫不及待地想要获取DeepSeek的先进技术,将其融入自身的AI发展战略之中。
DeepSeek的开源策略,原本是为了降低AI研发的门槛。
让更多国家和地区有机会参与到这场技术革命中来,与全球顶尖的AI竞争者同台竞技。
然而这一举措却似乎适得其反,反而成为了某些国家限制DeepSeek的“理由”。
他们可以轻易地获取DeepSeek的代码,并以此为基础快速发展自己的AI模型,从而减少研发成本和时间投入。
试想一下,如果DeepSeek没有选择开源,而是像其他一些商业化AI模型一样。
将代码视为核心机密,那么这些国家是否还有勇气和能力对其进行限制?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DeepSeek的慷慨,反而助长了某些国家的“胆量”。
让他们在享用DeepSeek成果的同时,还能理直气壮地对其进行封锁。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讽刺,深度探索开源项目的战略价值。
DeepSeek的开源并非一时兴起,也并非单纯的技术理想主义,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开放代码主打一个自信
代码的开放,并不意味着技术的廉价,更不代表核心竞争力的丧失。
DeepSeek的开源,更像是一场技术外交。
通过主动开放核心能力,迅速建立行业事实标准,抢占AGI基础设施层的话语权。
这如同在棋盘上抢占关键位置,一旦DeepSeek成为行业标准。
其他AI模型就不得不与其兼容,从而形成开发者路径依赖。
最终构建起一个,以DeepSeek为中心的庞大生态系统。
开源的魅力还在于,它能激发一个活跃的团队共同参与。
一个活跃的开源社区,可以吸引全球各地的开发者自发贡献代码、完善文档、开发插件。
这种群体智慧带来的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闭源开发模式。
正如Linux系统的成功所证明的那样,开源社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DeepSeek的开源,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汇聚全球开发者的智慧。
加速技术的迭代和创新,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当前AI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早期Android系统的崛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被称为“Android时刻”。
安卓系统因为开源,很快就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市场上的佼佼者。
DeepSeek的开源决策,也正是希望复制Android的成功模式,用代码的可见性换取行业控制权。
这可是一场经过周密计算的冒险游戏,有风险也有可能赚大钱。
真正的护城河,并不在于代码本身,而在于通过开源建立的开发者生态、数据飞轮和品牌认知。
这些要素构成的综合壁垒,远比代码更难复制,也更具有持久性。
至于DeepSeek的横空出世,无疑对美国在AI领域的霸主地位构成了严峻挑战。
它的成功动了谁的蛋糕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AI技术的领跑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基础。
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格局,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
使得其他国家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发展AI技术,从而缩小与美国的差距,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国。
对美国这种一直以技术先锋自居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OpenAI的反应,也印证了这一点。
面对DeepSeek的强势崛起,OpenAI先是质疑其抄袭。
随后又模仿其功能和界面,推出了类似的o3模型。
甚至连页面布局都与DeepSeek如出一辙,加上了搜索和推理两个标签。
这种模仿行为,与其说是技术竞争,不如说是无奈之举。
抄袭或许可以复制表面的形式,但却无法复制真正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正如学霸的满分作文可以被学渣抄袭格式,但却抄不走其背后的思考能力一样。
其他AI模型可以复制DeepSeek的代码,但却无法复制其背后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精神。
DeepSeek的下一个版本升级,将是这些模仿者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值得玩味的是,包括微软、AMD、英伟达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也纷纷表示开始使用DeepSeek。
他们希望通过使用DeepSeek,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并最终将其融入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
他们一边鼓励美国企业学习和使用DeepSeek,一边却又加强对中国AI技术发展的限制,例如限制AI芯片出口。
从华为到TikTok,再到如今的DeepSeek,他们惯用的伎俩无非是“三板斧”:打压、抢夺、禁用。
这种行为太霸道了,根本不符合自由贸易的规矩,还破坏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好环境。
DeepSeek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国际竞争应该是公平的、透明的、基于规则的。
各国应公平地用创新、技术和市场手段竞争,别总想着用打压和限制的办法。
只有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进步,最终造福全人类。
信息来源:
【1】观察者网2025-01-31 《五角大楼禁用DeepSeek,“有些员工曾为使用连上中国服务器”》
【2】人民日报2025-01-28《火爆全网的DeepSeek,什么来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