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业遇寒冬:三大龙头预亏超240亿,行业深度调整持续
2024年,全球光伏产业持续扩张,但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暴跌的阴影正笼罩行业。
近日,A股光伏龙头企业密集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多数亏损。其中,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三大行业巨头无一幸免,合计预亏超过240亿元,由2023年的盈利状态全面转为亏损。
其中,隆基绿能预计2024年全年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TCL中环亏损或达82亿元至89亿元。相较于2023年百亿级的盈利,巨额预亏反映出产业链价格的断崖式下跌,也暴露出行业产能过剩、竞争白热化的严峻现实。
三巨头去年业绩预亏超240亿元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隆基绿能、通威股份、TCL中环三家行业巨头的亏损总额已超过240亿元,与2023年仍保持百亿级盈利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其中,隆基绿能预计亏损82亿元至8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07.51亿元;通威股份预计亏损70亿元至75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35.74亿元;TCL中环预计亏损82亿元至89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4.16亿元。短短一年间,这些昔日的光伏巨头陷入集体亏损的困境,光伏产业的周期性调整进入深水区。
行业寒冬的根源之一,在于供需错配与价格暴跌的双重冲击。2024年,全球光伏制造端的产能扩张速度远超市场消化能力,行业供过于求,矛盾不断加剧。其中,组件、硅片、电池片等核心产品价格持续探底,产业链陷入“越卖越亏”的尴尬境地。多家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硅料价格跌幅超过30%,硅片和电池片价格下降超33%,而组件端的降价幅度同样接近30%。
价格战使得光伏制造商的利润空间被挤压,甚至出现“现金成本亏损”的局面。尤其是PERC和TOPCon等传统产品价格承压,龙头企业不得不加快产品升级,而这也带来了额外的技术投资和资产减值损失。例如,隆基绿能因技术迭代导致资产减值计提增加,存货减值金额高企,进一步拖累整体盈利能力。
投资收益下滑与资产减值,是龙头企业亏损扩大的又一关键因素。以通威股份为例,公司在光伏业务的核心环节依然保持较强市场地位,但由于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全面下跌,甚至持续低于行业现金成本的冲击下,其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盈利能力也被削弱。同时,全年计提长期资产减值报废约10亿元,进一步扩大了亏损规模。
TCL中环的情况亦不容乐观。相比于同行隆基绿能,TCL中环在硅片出货量上相当,但亏损却远远高于对方。2024年上半年坚持高开工率策略,公司在行业普遍削减产能的情况下仍维持90%以上的开工率,导致存货快速积累,到2024年第三季度存货规模已高达89.6亿元,不得不计提高达23.97亿元的存货减值损失。
此外,TCL中环的内部架构调整或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业绩。2024年8月,公司CEO沈浩平辞职,结束了其41年的掌舵生涯,随后董事长李东生暂时接任CEO。
此外,公司对Maxeon的投资也饱受争议,尽管该公司已连续多年亏损,TCL中环仍在2024年5月斥资近2亿美元增持股份,并在11月宣布计划收购Maxeon的全球销售子公司。这一系列投资举措在光伏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恶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拖累了TCL中环的现金流状况,使其在行业寒冬中陷入更深的经营困局。
行业深度调整期后,有望迎来拐点
面对行业困境,政府也开始介入调控。2024年底,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版)》,旨在限制企业无序扩产,推动技术升级和市场出清。其中,要求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由20%提升至30%,意图遏制低水平重复扩张。此外,政策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以期推动产业升级。
“从和行业内外的人交流来看,我们认为最晚在2025年年底,可能看到光伏行业出现转折。”TCL中环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的下行周期不太会拉长至3-5年。
他指出,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因为首先现在整个行业的现金流失水平高,企业资金紧张,整个行业经不起长时间的巨额亏损,会有很多企业坚持不下去。
此外,从外部资金情况来看,银行等金额机构一定程度上界定行业产能过剩,就不再会为光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我们去看一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已经出现了很难的情况。”由此来看,光伏下行周期很大程度会缩短。因此,前述负责人表示,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开工率。
行业人士预计,随着市场供需调整,光伏产品价格或已触底,部分环节的价格在2024年底出现企稳迹象。根据最新市场监测数据,2025年1月初,N型G12单晶硅片价格环比上涨9.15%,显示出市场需求端有所恢复。
此外,由于产业链亏损严重,部分中小企业的产能开始出清,这也将为行业带来一定的供需改善。据国金证券预测,主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到来。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年,光伏行业仍将持续经历优胜劣汰的深度调整,部分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将在价格战中被淘汰,而具备技术优势、成本控制能力和海外市场布局的龙头企业,有望率先穿越周期,实现盈利能力修复。对于市场而言,2025年或将成为光伏产业从无序扩张走向精细化竞争的关键一年。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