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江门 南洋船舶:在建船舶超20艘,订单排到2028年
初春时节,新会银洲湖微波荡漾,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洋船舶”)的船坞和码头停着数艘40500吨散货船,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2月6日,江门市组织“‘新春走基层’媒体行·高质量发展看江门”活动,邀请中央、省、市10余家主流媒体实地调研江门高质量发展成效。当天下午,南都记者跟随媒体采访团来到南洋船舶公司,探寻这家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占据全球细分市场第一的密码。
订单已排到2028年
灵便型散货船累计交付131艘
新会银洲湖区域是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核心区,主要分布在银洲湖两岸的古井镇、崖门镇、沙堆镇等镇。南洋船舶成立于2005年初,位于新会区银洲湖畔,目前拥有古井和沙堆两个厂区,占地555亩,可建造10万吨以内船舶,年生产能力100万载重吨。
媒体采访团走进南洋船舶公司。
在南洋船舶厂区,南都记者见到节后开工一派繁忙景象,高耸的吊机徐徐开动,数千工人在各个工区忙碌。巨大的船坞内,一艘40500吨散货船正在加紧建造,它的船东来自土耳其。在银洲湖码头,数艘差不多载重吨的散货船也在安装之中,船东分别来自日本和中国香港。
“今年春节假期从以往的16天缩短至14天,员工回流超过了90%。”南洋船舶董事副总经理朱继雷介绍说,近年来,公司接收的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主要来自欧美、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建造的船舶超过20艘。
南洋船舶董事副总经理朱继雷(左一)向媒体介绍情况。
受益于全球造船市场持续增长,以及广东省、江门市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南洋船舶的业绩近年来增势喜人,连上台阶。数据显示,2022年南洋船舶产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150.85%,进出口总额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48.28%,出口额2.05亿美元;2023年顺利交付13艘散货船,产值32.27亿元,同比增长65.11%,出口额3.62亿美元;2024年顺利交付23艘散货船,产值50.67亿元,同比增长约 57.02%,出口额6.7亿美元。
“我们公司所建船型技术领先,性能优异,成为国际标准船型之一,被国际市场称为‘南洋型’船。”朱继雷说,随着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南洋型”船不断迭代优化,推出适货性强、经济性好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型船舶,目前公司专业专注建造灵便型散货船,已累计交付131艘。
不断突破“天花板”
稳居全球细分市场第一
扎根江门20年,南洋船舶成长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我们不知道天花板在哪里,因为我们每年都在不断突破‘天花板’。”朱继雷介绍,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投入,引进世界先进设备,开展科研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使得公司产品保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现代节能型小灵便散货船细分市场上,南洋船舶的市场占有率目前稳居全球第一。
南洋船舶公司航拍。企业供图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科研创新是必须攻克的难关。只有具备科研硬实力,才能在全球市场领先一步。南都记者了解到,南洋船舶现有授权专利331项,其中发明36项,实用新型295项。2023年,南洋船舶投入研发费用11201.4万元。近年来,南洋船舶成为业界明显,获得了一系列荣誉:荣获Lloyd’s List颁发的全球造船奖,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被认定为第七批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024年被认定为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进入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48位。近年来,南洋船舶还通过了英国劳氏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的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ISO50001:2018 (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体系认证。
202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举行。江门市首次组团参展,以“创新深江经济合作,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组织了20多家优质涉海企业参加,南洋船舶就是其中之一。江门作为全省海洋大市,海洋资源丰富多样、海洋空间广袤辽阔、海洋产业基础扎实,是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区、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可期、潜力巨大。
“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补链上做文章,和同行们一起努力,把江门海工产业链做强做大。”作为在南洋船舶工作逾20年的老员工,朱继雷看好公司的未来,他认为,借助发展海洋经济的东风,在深江合作不断加深的形势下,南洋船舶和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未来都将更加美好。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曾育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