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黑电大佬松下电器押错注跌落神坛,现传放弃电视机业务
近日,松下控股将解散其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松下电器”)、放弃传统的电视机业务等话题引发外界关注。
对此,2月6日松下电器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将对松下电器进行重组,并非解散;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放弃电视机业务”话题,松下电器也表示,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等相关事宜,均未作出任何决定。
尽管出售事宜仍然悬而未决,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松下放弃电视机业务的可能性并不小。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中韩电视机的持续崛起,严重挤压了日系电视机的生存空间,日系电视机在全球电视市场已被高度边缘化,而且电视机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勉为其难地经营下去意义不大。
押错注,松下彩电跌落神坛
2025年2月4日,松下电器控股公司社长楠见雄规在公司的经营方针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准备放弃电视机事业,计划进行抛售。楠见雄规说:“我目前无法决定是否出售,除了出售,或许还有其他选择。我们正在以各种方式进行不同情况的研究。我们必须重新调整我们的事业板块,以巩固高利润的业务。”不过他也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司表示有兴趣收购其电视机业务。
这一消息传出后外界认为松下将退出传统的电视机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松下电器是全球首批生产电视的企业——1952年,松下电器公司就开始生产销售黑白电视机,1960年,松下电器公司开始推出彩色电视机。进入21世纪后,随着平板电视浪潮的到来,松下电器于2003 年推出了等离子和液晶平板电视机“VIERA”,一度风靡海内外,甚至松下电视机一度曾在全球电视市场拿下超过10%的市占率。随后松下在兵库县尼崎市等地建立了大型工厂,电视机的销售额在2007年达到1万亿日元(约470亿元人民币),成为公司的一大摇钱树。
不过在2000年左右,关于下一代电视机技术站队时,当时身为全球等离子技术老大的松下电器选择继续押注等离子技术,并在2009年斥巨资6000亿日元收购日立和先锋的等离子电视业务。而索尼、三星等则选择转型液晶电视。随着LED背光、节能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优势。液晶电视不仅更轻薄,还更省电,最重要的是更便宜。这让主打高端画质的等离子电视被逐渐边缘化。2013年,松下被迫宣布退出等离子电视业务,转向液晶电视市场。
可彼时的电视市场,早已没有松下的地位。索尼、三星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据上风,海信、TCL等中国品牌靠着自研技术和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开始在全球市场初露锋芒。就连松下想要试水的OLED电视市场,也有LG这座大山挡在前面。
特别进入2010年之后,随着中韩两国黑电厂商的崛起,以松下电视为代表的日系彩电逐渐衰落。刘步尘表示,在三星电视称霸全球之前,松下曾长期霸居全球电视机老大位置。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视机市场,松下电视的市占率一度高达70%。今番放弃电视机业务,最重要的原因是中韩电视机的持续崛起,严重挤压了日系电视机的生存空间,日系电视机在全球电视市场已被高度边缘化,其中就包括松下电视。
以松下为例,过去几年,松下一直在调整电视机业务的经营模式。2021年,松下宣布该集团已经停止在日本生产电视机,未来将专注于海外生产。当时,松下方面表示,停产的理由是产量少、成本高,导致收益欠佳。今后,松下计划将电视机生产业务集中到马来西亚和捷克等海外工厂。
2023年8月,松下更是宣布退出LCD(液晶面板)业务,把电视业务的重点放在透明OLED电视等产品上。事实上,有电视机行业人士表示,其实松下已经没在电视市场发力很多年了,在中国市场早就把Panasonic品牌交由中国厂商ODM贴牌生产了。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2021年时松下电器就已经与TCL公司磋商贴牌生产中小型液晶电视机的事宜。目前除了欧洲以及日本本土的部分高端液晶电视由松下日本本土设计之外,其他低端产品实际上也是全部由TCL代工。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2024财年销售额预期下降2%,但计划通过业务调整提升营业利润至3000亿日元以上,并优化资本回报率。电视业务因长期亏损被列为“问题业务”,可能通过出售或缩减实现结构优化。
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全球电视机业务持续在低利润水平运行,电视机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勉为其难地经营下去意义不大,这也是松下可能放弃电视机业务的很重要原因。
中国品牌占领日系彩电大本营半壁江山
日本电视产业曾凭借技术领先和品牌影响力在全球市场独占鳌头。索尼的特丽珑显像管技术和松下的画质调校一度成为行业标杆。然而,随着液晶技术的普及,日本品牌的技术优势逐渐被削弱。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日系彩电阵营只有松下、夏普和索尼继续生产和销售自己的电视机。
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中韩彩电品牌的不断崛起。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调查,2024年第三季度,电视出货量全球前五的品牌分别为三星、TCL、海信、LG、小米。
特别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超高清视频政策,这也使得中国彩电高科技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例如,海信自主研发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此外,中国彩电企业还在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全球首台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等。中国彩电企业还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搭载8K超高清显示和新一代AI芯片的产品不断问世,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这些产品的推出,不仅展示了中国彩电企业在智能化方面的实力,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彩电行业的发展。
而且近年来,中国品牌还在不断冲击日系彩电大本营。2017年,东芝将电视业务转让给海信电器,正式退出电视机行业,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的品牌授权。此后,海信持续扩大日本市场份额,让日系彩电在日本本土市场也面临激烈竞争。
相关数据显示,海信在2024年占据25.4%的市场份额,超过索尼和松下,成为日本市场的新霸主。而且2024年,日本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已降至 18.7%,而中国品牌的总份额则超过70%。自2005年日本品牌市占率超过 80%的高峰后,其市场份额逐年下滑。2017年降至48.3%,2022年进一步跌至25.9%,到2024年这一数据已经来到了18.7%。相比之下,中国品牌从2005年的零份额起步,到2024年已占据半壁江山。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