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董事长突然辞职,“千亿之困”考验继任者
四万亿级华夏银行“一把手”闪电离职,或正引来涟漪效应。2025年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盘后,华夏银行公告,董事长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去本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据媒体报道,李民吉在辞任之前已“失联”多时。
2月7日,蛇年春节后第三个工作日,华夏银行连续3天收跌,传递了资本市场的一种情绪。
今年刚满60岁的李民吉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
李民吉(图片来自网络)
从公开资料看,他曾任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国企干部”的标签颇为明显。
李民吉自2017年初加入华夏银行,掌舵这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近8年,或已触及“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的监管红线。
闪电辞职
值得注意的是,李民吉此次辞职,距其当选华夏银行新一届(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仅1个月左右。
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今年1月初,李民吉还刚以北京市政协委员身份提出了关于“如何推动建设首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相关建议。
“可考虑安排适当比例的银行资金运用于科技企业股权投资。”李民吉建议,政府部门可支持具备条件的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结合并购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为科技企业提供包括增量耐心资本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支持。
按照华夏银行此前公布的“企业负责人2022年度薪酬情况”,李民吉应付薪酬88.05万元,在一众高管中最高。另外,其“社会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存部分”23.93万元。
李民吉的突然辞职,给这家银行的董监高矩阵带来了更多变数。实际上,从2024年以来,华夏银行已有多名核心高管发生变动,包括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和多名首席。按照不完全统计,仅在2021年,华夏银行就有多达10位董事和监事递交了辞呈,为此该行也被外界称为“铁打的董事长流水的高管”。
高管频繁变阵的背后,亟须寻找“定心针”。按照公告,在董事会选举产生新任董事长及其任职资格获核准前,由行长瞿纲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瞿纲(图片来自网络)
记者留意到,“70后”瞿纲不只是华夏银行的新面孔,也是目前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最年轻的行长。2024年10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才核准瞿纲担任华夏银行董事、行长的任职资格。
1974年11月出生的瞿纲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历任中国建设银行岳阳分行营业部外汇业务部副经理、经理;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处室负责人;中投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负责人等。
2013年,他入职北京信托任副总经理。2021年,任北京金控集团副总经理,后又调回北京信托,直到去年履新华夏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信托与华夏银行同属北京国资背景,两家机构之间高管人员联系密切。而从时间线看,2013年至2017年间,瞿纲曾与李民吉在北京信托共事多年。
在去年底的数字供应链发展大会上,华夏银行行长瞿纲称,将探索和实践产业数字金融的新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
“卡脖子”之困
华夏银行于1992年在北京成立;2003年9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主要股东包括首钢集团、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等,国资背景深厚。
尽管有国资加持,由行长身份暂时履行董事长职责的瞿纲,仍需要破解营收“卡脖子”之困。
作为较早上市、更多获得资本市场红利的股份制银行,近年来华夏银行的营收规模卡在1000亿元大关。按照公开财报,2021年—2023年,该行营业收入958.70亿元、938.08亿元、932.07亿元,同比增长0.59%、-2.15%、-0.64%;归母净利润235.35亿元、250.35亿元、263.63亿元,同比增长10.62%、6.37%、5.30%,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探。
同期,该行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9.04%、9.00%和8.71%;成本收入比为29.06%、30.13%、31.37%,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净息差分别为2.35%、2.10%、1.82%;净利差分别为2.26%、2.07%、1.77%。
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华夏银行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1.35亿元,同比增长0.04%;实现归母净利润185.11亿元,同比增长3.10%。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净利润增长或主要通过多确认中间收入与拨备反哺实现。
从资产质量维度看,截至三季度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1%,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过,该行不良率在上市股份行阵营中相对靠后。
有分析机构认为,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压力,与其公司贷款客户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传统制造企业有关,这些行业近年来产能过剩,导致一些制造企业偿债能力下降。
内控风控能力也面临挑战。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评价结果显示,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华夏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得分87.46分,列第13名;风险管控能力得分85.43分,列最后一名。
内控合规与违规处罚互为表里。按照不完全统计,2024年华夏银行罚款总额超过2800万元,涉及分支行26家(次),合规风险频发。
“换帅”之考
重新审视高管生态,成为当务之急。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随着李吉民的辞职,华夏银行高级管理层呈现“一正七副”局面。除了行长瞿纲,还包括副行长杨伟,副行长刘瑞嘉、副行长高波、副行长韩建红、副行长唐一鸣、董事会秘书宋继清、首席信息官吴永飞。从这个矩阵看,其中,“60后”为5人,多人接近60岁的“红线”。此外,该管理层中多人系内部提拔,更深谙华夏银行企业文化。
营收困守千亿关口的华夏银行,能否在“换帅”之后破冰?是否有更多问题浮出水面?未来干部治理的稳定生态如何构建?而面对内控治理、不良贷款化解、增收增利等多重挑战,新一届董事会和管理团队有何应对之策,依然存在未知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