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江门丨10分钟判陈皮年份,31%增产背后的科技力量
10分钟即可判断陈皮的年份、利用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使陈皮产量增加31%、新研发的钙钛矿聚合物空穴传输层材料在诸多关键指标上展现巨大潜力……自2023年12月获批立项以来,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采用政产学研联合建设模式,不断加速碳中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开辟新的产业赛道,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2月6日,江门市举办“新春走基层 高质量发展看江门”媒体采风行活动,由主流媒体组成的采风团走进联合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科研故事,感受江门的创新脉搏。
从废气到肥料
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为农业赋能
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由江门双碳实验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是首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主要开展碳计量与碳资源利用、新型高效光伏、碳政策与碳经济等方向研究,推动“双碳”前沿技术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走进位于联合实验室的碳计量与碳资源利用研发中心,淡淡的陈皮香迎面扑来,货架上摆满了用密封袋装好的、来自不同产区的新会柑田泥土和新会柑树叶。如此“接地气”的场景,让人很难将其与“高大上”的联合实验室联系在一起。
“我们用茶枝柑在新会区已经做了一年的实验,其中一部分茶枝柑使用了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另一部分没有使用。实验结果显示,使用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的茶枝柑实现柑皮增产31%,柑果增产26%,陈皮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江门双碳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徐明的一番话,将“接地气”与“高大上”完美融合。
徐明提到的智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是联合实验室在碳资源利用领域的重点研发与推广技术。该项技术通过精准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可带动二氧化碳捕集、储运、传感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预测每年可消耗二氧化碳5亿—10亿吨,带动二氧化碳捕集行业产值3500亿—7000亿元/年、二氧化碳储运行业年产值约3000亿元、各类传感器价值上千亿元。该项技术还能服务于农产品交易、产品溯源、农产品安全检测和出口等多个领域,推动农业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变废为宝’,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还能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徐明说。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广东、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成功推广2000余亩,在江门已和新会茶枝柑、杜阮凉瓜等产业进行试点示范,计划与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南沙农业集团合作试点示范50亩甜瓜和300亩蓝莓。
值得一提的是,立足陈皮产业,联合实验室还通过实地采样和分析测试,初步建立了不同产区的陈皮特征数据库和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特征数据库。“以前我们判断陈皮的年份主要靠闻和看,现在通过我们的技术,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判断。”徐明介绍。目前,系统对于新会产区陈皮识别准确率达92.5%以上,对于新会陈皮年份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
钙钛矿技术迎突破
多项关键指标展现巨大潜力
自联合实验室立项以来,江门双碳实验室进一步发挥平台纽带功能,夯实与香港科技大学两个校区的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成效已初显。
“比如在材料领域,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科研团队在钙钛矿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将会对钙钛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带来巨大的变化。”徐明提到的突破性进展,是指在柔性光伏技术领域新研发的钙钛矿聚合物空穴传输层材料,该材料在提升器件效率、优化稳定性等诸多关键指标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有望为江门乃至大湾区钙钛矿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开启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碳计量等社会服务领域,联合实验室积极为江门市的外向型企业和出口企业提供碳计量咨询服务,并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项目合作。目前,联合实验室已服务20多家本地企业。
目前,联合实验室正致力推动港科大团队全时或柔性在江门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作。实验室已与联合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齐晔教授、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签订双聘合同,与杨晶磊、颜畅、FANG GENGFA等多个研究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全职引进港科大博士后易际埕博士,负责柔性光伏方向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易博士2024年入选广东省ZJ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同时,联合实验室为碳计量与碳资源利用、新型高效光伏、碳政策与碳经济三大领域团队分配了逾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室,配备了基础研究设施设备,并为科研团队设立科研启动经费,为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资金保障。本批次围绕联合实验室布局的三大方向共组织立项科研启动经费项目7项,涉及经费513万元。
多措并举下,联合实验室的高水平科研成果陆续产出,实验室各团队联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共联合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30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8篇,中国科学院一区论文17篇,联合发布《香港绿色金融政策研究》系列报告。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罗韵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