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从DeepSeek爆火看金融赋能!广东开春要这样做
2025年开年,擅长聊天的DeepSeek与会扭秧歌的宇树科技机器人火了。2月5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两家企业也被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点名”。
当两家企业再次“站”在聚光灯下时,其背后力量也引发关注——金融如何慧眼识珠,助推他们成长。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走过三年,作为“席上常客”的金融,围绕“再造新广东”,赋能产业蝶变,也强练自身“功底”。未来,如何精准服务好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协力打造出更多“Deepseek”,考验的是广东金融的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和陪同“千里马”成长的眼光、魄力。
2月5日下午,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举行。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在这场汇聚了监管部门、高校专家、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的论坛上,与会代表畅所欲言,试图探寻广东金融新春赋能实体的新起点。
2月5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晒成绩: 多个“全国第一”“全国前列” 展示广东金融发展累累硕果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走过三年,金融分论坛也连开三年。
回顾这三年金融分论坛的主题可以发现,金融赋能产业的“活水”功能一直被强调。
2023年金融分论坛主题为“发挥金融“活水”作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五外联动’,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2024年则是“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赋能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今年则是“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同的是,今年的论坛主题有两层含义,既强调金融业本身的加快发展,也强调金融服务产业的赋能作用。
实际上,过去一年,无论是金融业自身的成绩,还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广东都交出了一份“金”果累累的成绩单,其中不乏多个“全国第一”“全国前列”。
从全省层面来看,2024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4万亿元,占GDP比重8.8%;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47万亿元,占全国的1/9;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6.6和28.4万亿元,均占全国的1/9;上市公司875家,总市值14万亿元,占全国的1/6;保费收入突破7300亿元,占全国的1/8。
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数据同样出色。据介绍,2024年,广东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9.7%,科技创新贷款增长23%,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1%,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近600家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具体到广东资本市场,成绩同样斐然。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黄王侯表示,广东资本市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直接融资规模、上市公司家数、机构数量、对外开放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近十年来,广东资本市场发展再上新台阶,省内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累计融资8.9万亿元;新增上市公司529家,其中437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3%;新增证券基金期货公司19家;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从地市层面来看,广州的成绩也一样亮眼。据介绍,去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3049亿元,成为国内第四个金融业增加值迈上3000亿元新台阶的城市。
广州珠江两岸。南都资料图
谋发展: 资本市场政策频出背景下 广东重磅文件“金”心筹划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具有雄厚实力、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无穷魅力的新广东。”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召下,广东将如何进一步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广东省副省长刘红兵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发展总部机构,加快建设深交所、广期所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做大做强金融龙头企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持续深化与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事实上,广东近期已有“大动作”。半个月前,广东省发布资本市场重磅文件——《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进行部署。
黄王侯解读称,《若干措施》突出体系建设、质量提升、优化配置和环境塑造四个方面特点,为广东省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施工蓝图”和“行动指南”。
将视角放大,《若干措施》出台背后,是去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被提到了新高度。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市政策。比如,去年9月24日,“一行一会一局”提出多项举措提振资本市场。又比如,去年10月份,央行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互换便利已经开展了两次操作。
今年1月,利好政策再次接连发力。先是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然后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出更多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策略指数ETF。
政策紧锣密鼓出台,也为地方吹响奋进的号角。
展望新的一年,广东省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于海平表示,进一步优化信贷供给质量和结构,加大对“两新”“两重”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股权融资渠道,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并增强投资吸引力;继续丰富保险产品,提高综合保障功能。
“希望通过金融各界的共同努力,继续保持主要金融指标的全国领先地位。”于海平向与会代表说道。
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社资料图
谈赋能: 金融机构大佬立“军令状” 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痛点
金融是“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论坛上,围绕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刘红兵表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金融功能,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更好稳链、强链、固链,创造更多投资和经济增长点,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全过程创新链的五大要素环环相扣、互相加持,覆盖了从原始创新到现实生产力转变的全流程、各环节。而在这其中,科技金融是关键一环。
科技型企业在成长中面临哪些烦恼?南都湾财社科技金融调研组此前在调研中了解到,融资难最让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头疼”。
广东润宇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亮新曾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讲述其“至暗时刻”:“因当时我们的研发还在大规模投入,但原来的产品销售遇上国家产业结构转型,我们的销售2014至2015年下滑了近40%,但是研发不能停,现金流一下子就差点要断。”
幸运的是,一笔创新产业专项扶持基金以股权融资的形式注入了广东润宇,帮助公司自动化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
但两年后,在建设新厂房时,该公司再次遇上融资难题。“当时跟很多银行交流,他们都不是特别支持我们做这个新厂区。”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公司获得一家国有银行的支持,新的厂房也终于建立起来。
广东润的经历是众多科创企业的缩影。好在需求端的“烦恼”也正在被金融供给端看到。多家金融机构代表在发言中,给出了赋能科技创新的明确表态和具体举措。
比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亚表示,将加大对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助力广东“贸易强省”建设。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韩松更是立下了“军令状”:加力支持广东科技企业持续壮大,今年将确保全年制造业贷款投放8000亿元,科创企业贷款投放2000亿元。
这不是韩松第一次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立“军令状”。去年,他给出的数字是:全年计划向广东市场投放信贷资金1.8万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7千亿元。
针对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李旭也作了表态:围绕科技创新全周期,打造一体化接力式保险服务,提供“可成长”的风险保障方案,陪伴企业从小到大,激发企业生命力和创新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提升整个创新生态的效能。”他进一步补充道。
深圳城景。南都资料图
献良策: 优化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 引导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
优势突出的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依然有难题待解。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也是汇聚众智、博采众长的一次大会。在分论坛上,共有来自金融监管部门、高校、金融机构、企业等的150余名代表参会,多位与会代表在发言中为广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言献策,“金”点子频出。
比如,黄王侯在对《若干措施》进行解读时,就谈到广东资本市场发展的三点建议。
一方面,他建议地市政府,坚持质量优先,用好湾区优势,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优质资源加速集聚,有力有效化解风险,改善市场结构,维护市场稳定。
另一方面,他建议金融机构,突出功能性定位,加快适应新形势新机遇,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完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深耕地方经济产业,精准有效服务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
此外,他还建议各家企业,坚定发展信心,用好资本市场工具,增强并购活力,夯实经营基础,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者回报,不断开拓发展新局面。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分享了他对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在谈到以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为抓手,引导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时,他表示,加快推动全省范围内实施“创新积分制”。支持各地区银行机构建立并推广应用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融资专属评价体系,支持银行机构根据企业创新积分设计专属金融产品。
他还建议利用好深交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这两大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支持深交所将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做好上市公司储备工作,退市方面共同处理好投资者保护问题。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继续围绕工业硅、碳酸锂两大期货产品,完善期货产业链建设,加快丰富完善品种体系。”他说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对接、标准统一”。罗志恒认为,广东应落实这一要求,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提高私募退出便利性。二是推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专精特新专板”高效运作。鼓励相关企业利用新三板“绿色通道”“公示审核”的便利机制进行转板挂牌。三是统筹发展省内两家区域股权市场,做好上市标准、交易标准等规则的对接。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刘兰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黄顺威 管玉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