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向“新”突围?一众大咖这样建言
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在广州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当天下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分论坛举行,来自“政产学研投”多个领域的专家,通过三组沙龙环节,共同探讨如何用好“创新”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多位地市副市长分享创新“独家妙招”
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可以不断释放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活力。当前,广东各地市积极行动,亮实招、出硬招,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支撑底座。在“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环节,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湛江的五位副市长,现场分享了各地市的“独家妙招”。
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之一,广州集聚了全省70%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大、华工、港科大(广州)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广深港”科技集群的全球创新指数连续五年排名第2。
“以科技创新引领‘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用好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石化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论坛上,广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杰表示,广州致力于持续提升产业发展“含新量”。
陈杰还提出,广州积极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率”,推广“五个1”(1个专业机构、1支服务团队、1批成果、1支基金、1个园区)成果转化模式,开展“走进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等对接活动。
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民营经济大市,科技创新的优势在于产业基础好、应用场景多、转化能力强、企业意愿足。论坛上,佛山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杰表示,佛山将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应用型科技创新上,积极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带动新兴产业在佛山拔节生长、未来产业在佛山聚能起势。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陶永欣表示,深圳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生态体系,政府围绕创新生态体系的建设,从资金、政策、场景、设施、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好服务企业、人才来深圳创新创业,接下来深圳将围绕基础研究、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吸引、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升城市在创新方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中大校长高松: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仍需进一步突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春节前后,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爆发式突围,成为街谈巷议的现象级大模型。从追赶到比肩,有评论说,国产AI大模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提到,目前DeepSeek已突破了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成本制约,但要真正实现对复杂现实三维物理世界的理解和操控,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仍需突破大语言模型的能力瓶颈。
“学校(中山大学)将深度打造多模态世界大模型,自主赋能各类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智能硬件终端,服务低空经济、医疗、工业制造等重要领域。”高松表示,未来,中山大学将聚焦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重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平台的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张婷
设计:李毅然
南都政务新闻部出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