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区”势|从eVTOL到超音速飞机,成都这个园区,超会“飞”!
从“千米低空”到20-100公里的“临近空间”,成都的天空,愈发忙碌起来。
农历新年一周前,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凌空天行”)召开“云行”超音速飞机产品发布会,首次公开下一代超音速飞机验证机“窜天石猴”的设计方案和性能参数。
再往前,去年年底,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在成都未来科技城开工,标志着沃飞长空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后,开始进入生产制造冲刺阶段,未来有望在成都打造低空经济新标杆。
一个发力商业航天,一个瞄准低空经济,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成都未来科技城这一产业园区。
当下,成都正大力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全力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作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成都高新区“一区四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未来科技城正通过构建特色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体系和一流营商环境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加速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开花结果”。
▲成都未来科技城
加快培育“镇园之宝”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个园区如果没有“龙头企业”与“镇园之宝”,就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为何选择在这里落地?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低空经济资源要素完备,尤其是成都未来科技城富集的创新、人才资源,包括天府绛溪实验室、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营商环境,也是被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从北京引入成都,成都高新区给予了诸多产业发展支持,还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在四川凌空天行飞机总工程师邓帆的讲述中,这种感受变得更加具体——四川凌空天行刚落地时,面临着总装过渡厂房选择的问题。彼时,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开车陪同,前往提前选出的好几家厂房逐一查看,“有问题现场马上打电话解决,效率非常高”。
要想让产品变成商品,场景供应至关重要。
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众多无人值守的创新应用正为城市居民带来别具一格的“智慧体验”,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独特的“科技温度”。随着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推进,未来科技城低空空域也正加速开放,为打造空中出行、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物流运输等领域典型应用场景提供空间。
截至目前,成都未来科技城累计签约产业化项目50个,集聚沃飞长空、凌空天行、国汽智端、智华科技等一批“镇园之宝”。正是这些产业头部企业的持续落地,推动了未来科技城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汽车等赛道形成破局发展势头。
▲成都高新区企业吉利沃飞长空旗下首款飞行汽车AE200验证机完成公开演示飞行 资料图
持续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
除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外,去年以来,成都未来科技城先后落地了凌空天行全国总部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龙头项目。
龙头企业有着强大的牵引作用。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沃飞长空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共同开展复合材料新技术研发,协同推进材料设计和工艺在eVTOL制造上的升级优化。以全动飞行模拟机技术为主要业务的安胜(天津)飞行模拟系统有限公司,正探讨与成都高新区的合作可行性。
此外,昂际航电的全资子公司——昂际智航(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成都高新区成立,专注于民用新型航电及飞控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凌空天行全国总部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效果图 图据成都未来科技城
在产业的高度协同与贴心的园区服务之下,企业总部基地的建设也按下了“加速键”。
遨天科技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已于近期正式投用,项目致力于推动商用航天产品成果转化与批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具备每年可为超过1000颗商业卫星提供配套服务的能力。
好消息不断传来——
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项目将打造包括复材生产、部件装配、喷漆、整机总装、试飞等生产全链条,预计在2026年进行小批量的生产交付。“未来将有更多的eVTOL从这里销往全球各地。”沃飞长空CMO(首席市场官)费岚说。
四川凌空天行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的基地计划也将于今年建设完毕,届时将在成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未来,包括‘筋斗云’‘窜天石猴’等在内的发动机、飞机等产品序列,不仅研发在成都,其制造、总装、出厂等完整产业链都将在成都完成。”邓帆表示,在凌空天行整体战略布局中,成都也被寄予厚望。“除了打造‘西游宇宙’,我们也计划在十年内,助力成都打造成为国际枢纽城市。”
未来,更多航空航天领域的“成都造”将从成都未来科技城“飞”出。
▲“窜天石猴”验证机模型
不断优化特色产业载体
“基本服务不出园区”
高水平筹划和建设大装置、大平台,对于开展原始创新、汇聚高端人才、赋能区域经济均具有重大意义。
不久前,天府绛溪实验室电磁空间前沿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通过电磁空间“感-知-控”技术与装备,力求构筑安全可控的低空“交通”秩序,让低空经济“飞”得更快更稳。未来,该中心也将在低空经济领域加强与周边多所航空院校以及国内航空航天头部企业的协同与合作,攻克低空经济“起飞”技术痛点。
▲天府绛溪实验室
特色产业载体持续优化。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一座低空经济专业化科技园正在呈现。园区总占地面积约675亩,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旨在为低空经济项目落地提供现有载体及土地空间,打造国内一流的eVTOL和无人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地。目前该园区已建及在建产业载体约21.5万平方米,可满足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电子元器件、动力系统、机载感知系统、任务载荷系统等整机研制配套产业链环节企业研发、生产需求。
此外,在园区现有宿舍、食堂和超市的基础上,还规划有保障性租赁住房、商业等配套,建成后可实现“基本服务不出园区”。
在商业航天领域,成都高新区于2024年1月出台《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推动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建圈强链的若干政策(试行)》,并于当年7月启动建设成都未来科技城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布局卫星通信地面终端、卫星导航地面终端等产业赛道,预计2026年底全面建成投用。
▲打造“载体画像” 成都未来科技城加快优化数字营商环境 资料图
下一步,成都未来科技城将继续依托天府绛溪实验室、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及国际教育园区,菁蓉汇•未来创谷等创新载体,发挥重要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推进智慧民航中试平台项目落地。持续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项目落地,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产业集群,推动更多“成都造”振翅腾“飞”。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图据受访者
编辑 于曼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