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艺人去世!流感不是大号“感冒”,出现这些症状马上就医
2月3日,台湾知名女演员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消息冲上热搜。流感为何会致命?患流感后出现何种症状应立即就医?
流感,不是大号“感冒”
流感(Influenza)在中文中称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带有“感冒”两个字,所以很多人以为它是普通感冒(Common Cold)在流行,对流感掉以轻心,但其实,得了流感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导致,传染性弱,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症状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没有全身性症状,5到7天即可自愈,很少有并发症出现。
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别,传染性强,季节性明显,一般从12月份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持续到次年1月底,集中高峰期约为1.5个月,全程约2.5个月~3个月,3月会呈散发,流感才算“过季”。
流感大多为自限性,目前引起人群季节性感染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流感常见高热(39~40℃),伴寒颤全身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疲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乙型流感患儿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常无发热或为低热,咳嗽、咳痰、气喘和胸痛明显,也可表现为厌食和精神状态改变。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约有10亿例病例,包括300万至500万例重症病例,每年导致29万至65万起呼吸道相关疾病死亡,属于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一项全球的研究数据估算了1999~2015年33个国家的死亡率,估计每年流感相关死亡率平均值如下:
来源:科普中国
肺炎是常见并发症
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它们不仅能引起普通感冒的症状,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日前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中提示,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
其中肺炎典型表现是咳嗽伴呼吸困难、呼吸急速(>24次/分)、缺氧和发热(>3天),严重时还会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细菌性肺炎。大多数病人就诊较早,发生合并肺炎的病人并不多,比例在10%以下。
某些人群由于免疫系统较弱或特定的健康状况,更容易感染流感且重症风险相对较大。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妊娠期和围产期女性、肥胖人群、免疫低下和有基础疾病人群是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医师谷丽教授介绍,流感病毒可通过咳嗽等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呼吸道飞沫沉降到地面之前可‘飞’1.5米”。人流密集处,社交距离近,流感因此容易传播。她呼吁,流行季在机场、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飞机、火车这样的密闭空间,不要放松防护,春节出行期间直至2月中下旬流感下降期,都要提防感染传播风险。
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9大症状,提示流感并发肺炎,应立即就医。
1、持续高热不退:体温持续高于39℃,且难以通过常规方法降温;
2、剧烈咳嗽:咳嗽症状加重,可能伴有浓痰或血丝痰;
3、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出现胸闷、气短、呼吸费力等症状;
4、胸痛:在咳嗽或呼吸时感到胸部疼痛;
5、精神萎靡、乏力:伴有明显的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6、口唇紫绀:口唇或指甲出现紫绀,提示缺氧;
7、反应迟钝或意识改变:如嗜睡、烦躁、惊厥甚至昏迷;
8、严重呕吐、腹泻:伴有脱水表现;
9、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如慢性心肺疾病患者病情明显恶化。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中明确,我国已上市对流感病毒敏感药物包括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玛巴洛沙韦、法维拉韦、阿比多尔。抗病毒药物在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南京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宋爽提醒,得了流感后,不要错过“黄金48小时”。出现流感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发病24-48小时内用抗病毒药,部分患者发病超过48小时仍可以从抗流感治疗中获益,建议遵医嘱治疗。
宋爽表示,勿滥用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能需住院,接受氧疗、呼吸支持等治疗,切记不可自行随意用药。另外,流感后往往存在一段免疫低下期,在此期间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以减少心肌炎、肺炎、细菌真菌二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春运返程高峰,注意这些
江苏省疾控中心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的9月和10月通常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好时机,即便在10月底前没有打上疫苗,在整个流感季都可以接种。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流感疫苗建议每年接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2月2日,铁路春运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正值春运返程高峰,在候车室、售票厅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口罩,特别是周围人员出现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同时做好手卫生。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小桌板等物体表面,可用消毒湿巾擦拭后使用。有条件时,可携带手消毒剂,接触扶手、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后,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手部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
出品:南都官微运营部
统筹:李湘莹 张楚男
整合/编辑:许乐
美编:林泳希
资料来源:南都此前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中国、科普中国、广东省疾控中心、新华社、健康南海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