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线丨治愈眼前的病人,牵挂远方的父亲:我和老家的同行们一样努力
除夕夜,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灯光,如同往昔每一个不眠之夜一样,洒在54张病床之上。没有阖家团圆的欢笑,有的是仪器规律的滴答声和医护们轻快的脚步声,还有的,是一个个“重生”的希望。 许多医院都是如此,春节期间,当千家万户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依然坚守一线,用他们的奉献和爱心,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春节里的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科
除夕夜,想尽办法治愈“他们的父母”
除夕夜,窗外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同事悄悄为医疗组长蒋原妮拍下一张工作照:画面里,她的注意力集中在电脑屏幕上的一堆数据中,头顶上更大的屏幕显示着病人们的心电图……只有门廊上的红色剪纸提醒着人们:春节到了。
此时,蒋原妮的心情复杂,只因老家传来消息,年迈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当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父亲是神经外科医生,平时精力特别旺盛,想到他现在躺在病床上,嘴里插着管子,我心里很难受。”
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我正在照顾很多类似的病人。”
▲除夕夜,蒋原妮坚守岗位
冬日的低温,对于许多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是严峻的挑战。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54张床位,都住满了老人。春节前夕,八十多岁的刘婆婆(化名)生命垂危,被紧急送到这里。
刘婆婆有肿瘤病,抵抗力低下,冷空气的侵袭,诱发了严重的呼吸衰竭,其家人一度想过放弃,担心她最后的时光耗费在无意义的抢救中,而医护们判断,经过抢救,刘婆婆还能得到一段较高质量的生存期,其家人重新燃起希望。
从除夕的早8点,到大年初一的早8点,连续24小时,蒋原妮和同事们倾尽全力救治刘婆婆。“那些时候我在想,病人家属把他们的父母交给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治愈他们的父母。我把我的父亲交给老家的同行,同行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治愈我的父亲。”蒋原妮说,“我和病人家属的期盼是一样的,我的同行们的努力也是一样的。”
数日的悉心救治过后,蒋原妮在大年初三告诉记者,刘婆婆病情好转,已经清醒了过来,或许很快就能脱开呼吸机,家属们很开心。
蒋原妮还说,她的父亲在遥远老家的重症监护室,病情渐趋稳定。同事们调班,让蒋原妮掐着时间回了老家一趟,叮嘱她“既要照顾好病人,也要照顾好家人”。看着病床上的父亲,她多么希望可以留下,亲手治愈父亲。
从业17年,几乎每一个春节,蒋原妮都有值班。她告诉记者,工作与家庭难以平衡,但每每看到病人病情好转,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总会为值班的她带来安慰。
总要有人,去坚守第一线
春节期间,像蒋原妮这样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还有千千万万,而急诊科,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春节期间来看病的小朋友,以胃肠道疾病为主,其中有一部分是外地来旅游的小朋友。”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潘异告诉记者,相比平时,小朋友们在春节期间吃得更杂,尤其一些外地来旅游的小朋友,一顿火锅就着冰激凌后,肠胃就出问题了。“我们会给他们开保护肠胃的药,让他们注意饮食,尽量帮助他们在成都玩得开心。”
从业18年,大部分春节,潘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在他看来,在医院过春节,同样是快乐的事情。“家人们在一起叫团聚,同事们在一起,也叫团聚。家人也很理解我,这是我强大的动力。”他还打趣说,“年后调班,我还可以错峰出去玩!”
▲潘异在与同事们在医院吃“团年饭”
矗立在城市南部的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是当地方圆十公里内唯一的大型三甲医院。该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胡登高告诉记者,今年春节,他从大年初一早8点,要坚守到大年初二早8点。虽然病人相对平日较少,但遇到各种意外事故,或是突发重病,医护们同样会很忙碌。
虽然已经连续多年没能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但医院的举动,让胡登高和同事们感到暖心,“每一年,医院都为大家准备汤圆,还有年货小礼品。”胡登高说,他是医生,妻子是护士,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医生护士的职责所在,“其实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医生守在岗位上,警察、消防员等等,也都要在岗位上过年,去坚守第一线,维护这个社会的运转。”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谢珊护士春节期间坚守岗位
万家灯火的背后,医护人员们坚守岗位,用无私的奉献保障大众健康,用自己的“小别离”,换来患者的“大团圆”,诠释“医者仁心”。向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们致敬,愿他们新春快乐,幸福安康。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受访者供图
编辑 于曼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