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有进、进中提质,2024年成都经济运行划出“V”形曲线
2024年,成都全年经济运行划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V”形曲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同比增长5.7%,彰显了成都的澎湃发展动力和蓬勃市场活力。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1月26日,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回顾2024年成都市经济运行态势时表示,去年以来,成都市创新运用高质量发展调度机制推动工作,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运行稳步向好。这其中,提质增效、产业质效、促消费扩需求、强赋能促转化等成关键词。
关键词一:提质增效
2024年,四川天府新区等城市新区经济贡献显著提升。四川天府新区加速培育新产业,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33.4%。成都东部新区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4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38. 5万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增速居全市第一。成都高新区新增5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经济规模达3400亿元。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中心五城区“稳定器”作用突出。武侯区用好用足“两新”政策、优化消费场景,全年经济增长6.6%;金牛区统筹发展商务商贸和未来产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400亿元,都市工业营收超1100亿元;锦江区提质打造特色商圈,引进各类首店150余家,加快产学研融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400家;青羊区航空新城集聚经营主体2.6万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超千亿;成华区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超全市1.8个百分点。
青白江区保障中欧班列(成渝)累积开行3.6万列,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全年经济增长6.1%;郫都区、新津区大力支持工业、建筑企业稳订单拓市场;龙泉驿区、双流区精准服务整车、半导体等企业建设新产线、导入新产品,规上工业增加值全年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升6.2、7.0个百分点;新都区、温江区聚焦航空、轨交、医药健康等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分别跻身赛迪西部百强区第17位、43位。
▲中欧班列(成渝)•传媒文化出海专列
县市新城竞相发展,简阳市新投产重大工业项目6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7%;都江堰市“天府好水”项目增产;彭州市、邛崃市、金堂县重点企业增产项目建设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9%;大邑县、蒲江县特色产业发展稳健;崇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汇聚15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具产业实现首批15万件成品进军北美市场。
关键词二:产业质效
产业园区能级增强。成都深入推进“立园满园”,构建“3个国家级+22个省级+N个市级”园区发展体系,组建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扎实推进“五大攻坚行动”;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四上一增”和专精特新发展,全年规上企业净增3300余家、总数达1.9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354家,新增上云企业超2.2万家。
▲天府软件园
工业经济转型提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1.3万亿元,新型材料两位数增长,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获批6款1类创新药占全国15%,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较上半年回升2.2个百分点。落地高能级企业全球、全国总部,13家企业获评中国企业500强。
服务业支撑显著。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126家,拉动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4.6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七成。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10.6%、11.6%。体育产业规模达1300亿元,增长12.5%;农业稳定提升,国家级龙头企业达34家,建成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22个。
关键词三:促消费扩需求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成都实施以旧换新,推出8轮消费奖励,拉动消费超620亿元,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8.9%;举办促消费活动800余场次,新增首店820户,110个商贸项目开业投运,春熙路、交子金融商圈商业力继续上榜全国前十;落地四川首个“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离境退税商店达429家,入境游客增长159%。
投资项目快速增长,成都开展抓项目促投资百日专项行动,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959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26.6亿元。对外贸易扩量提质,开展“产贸联动、千企出海”行动,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长12.1%;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全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首单业务落地,跨境电商交易增长14.1%;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搭建游戏出海发行服务平台,保税维修增长34.6%,二手车出口增长38.1%。
关键词四:强赋能促转化
成都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成投用国家实验室永久园区,优化重组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启动搭建科研平台49个、实施各类科研项目超300项,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家。
▲兴隆湖畔的西部(成都)科学城
同时,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6个省级、69个市级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全面投运,发行全国首单中试平台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启动“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转化行动,举办“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超300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00亿元、增长10%。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递进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1.5%、突破1.4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1.5万亿元。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成都前瞻布局未来产业6大领域24条细分赛道,5款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增长28%;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首飞成功,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900亿元;全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达速试跑,绿色氢能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增长15%。
关键词五:优环境激活力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成都全覆盖开展“进解优促”,走访服务企业7.89万户,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2.59万个,办结2.58万个,办结率99.52%,精准支持企业稳经营、增效益、提信心。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做强“蓉易+”系列服务场景,推行跨部门“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上线“合规一码通”,以9250份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23.53万份。
▲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2024年,成都全市民营经营主体突破380万户,中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7.5%、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个百分点。成都组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搭建多平台促进企业交流合作,推动更多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商清单。完善民间投资项目机制,发布投资机会2780亿元,民间投资增长6.2%。
在民生保障方面,成都市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完成651个重点领域民生项目投资817.2亿元,全面完成108项年度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29.85万人,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6.5%。提高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标准,保障近40万名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同时,加力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赵雨欣
编辑 成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