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西江之水 解湛江之渴
湛江市徐闻县大水桥河。
松竹泵站。
鹤地水库。
广东省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三面环海,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却因自然调蓄能力弱、丰枯变化大,曾饱受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困扰。据水利部门不完全统计,1949年以来,雷州半岛有56年出现过旱情,其中25年出现大旱。
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拦截河流、抬高水位、蓄水成库,雨季调节河流径流、减缓洪水冲击,旱季泄放水库蓄水、保障用水需求。
20世纪50年代,30余万湛江人民敢于截断九洲江,筑建起鹤地水库,并配套建成雷州青年运河,结束了雷州半岛“十年九旱”的局面。60多年后,一项穿越490余公里的大型引调水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拉开序幕,从云浮郁南段西江干流取水,最终输水至湛江徐闻大水桥水库,通过加快构建江、河、湖、库相互贯通的区域水网,长远解决雷州半岛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的问题。
加速键
已完成水泵模型验收试验
1958年5月,30多万劳动大军投入到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建设中,仅用一年零两个月时间建成总库容11.44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不到两年时间建成雷州青年运河主干渠。这两项工程建成安全运行改写了当地苦旱的历史,解决了40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灌溉了雷州半岛146万亩农田。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雷州青年运河的输水量已不能满足需求,建设新的引调水工程解决湛江未来用水问题迫在眉睫。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明确提出新建“西水南调工程”。
2020年12月,水利部印发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方案审查意见,明确广东和广西分省(区)建设,按用水需求各自建设工程,分散取水,并将广东项目命名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环北广东工程”)。根据规划,该工程北起云浮郁南地心村,南至湛江徐闻大水桥水库,工程输水线路总长490余公里,全线连通12座水库,沿线共布置泵站、隧洞、倒虹吸、有压管道等输水建筑物共48座(段)。
该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雷州半岛千百年来苦旱的问题,年均新增供水量约21亿立方米,每年退减地下水近6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85万亩,为湛江、茂名、阳江、云浮四市的10个县(区)、112个乡镇和9个重点工业园区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覆盖人口1800万。
2023年4月,环北广东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这是广东历史上引水流量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建设条件最复杂、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2024年8月27日,云开山隧洞提前3天完成100米掘进关键节点目标;9月底,盾构+TBM始发任务完成过半;11月,地心泵站戗堤合龙,完成水泵模型验收试验……环北广东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湛江段
完成投资35亿元
大水桥河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提速
环北广东工程由一条输水干线和三条输水分干线组成,其中湛江分干线长168.85公里,从鹤地水库取水,自北向南流经合流水库、龙门水库、余庆桥水库,最终输水至大水桥水库。
走进鹤地水库,一片水天相连、蓝绿交织的美景。当地持续开展水环境整治,清漂清淤双管齐下,水质从局部水域劣V类提升至整体Ⅲ类以上,非法采砂、过度捕捞、畜禽养殖污水直排等行为得到有效控制。
雷州半岛属于中间高、两侧低的“龟背形”地形,为解决水无法自流的问题,环北广东工程湛江分干线上设有4座加压泵站。暮冬时节,松竹泵站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成为环北广东工程湛江分干线全力推进建设的缩影。截至目前,湛江段已完成投资35亿元,隧洞掘进5.9公里、管线施工68.7公里。
湛江市徐闻县大水桥水库是环北广东工程向南输水最后一个交水点,也是徐闻县辖区内最大的水库,未来源源不断的优质西江水,将从这里润泽一方水土。徐闻县下桥镇北插村村委会主任郭朝栋说,村里的1475亩水田、1500亩林地,主要种植菠萝、水稻、甘蔗、玉米等,也常因缺水而难以保障产量。“工程建成后,我们不但能够喝上优质的自来水,种植的农作物预计也能增产20%。”
2024年3月28日,徐闻县大水桥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有效减少饮用水源地库区水土流失约58.11吨,年增加引水量2500万立方米,水库水质将得到明显提升。在徐闻上空鸟瞰大水桥水库,它如同一颗“心脏”般滋养一方百姓。
湛江也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市受水区水污染防治规划》为抓手,加强鹤地水库、大水桥水库等重要节点水源型水库水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水源地水生态环境质量,探索实现供水水质保护智能化、科学化、高效化。
2024年5月,湛江市徐闻县大水桥河入选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是广东省3条入选河流之一。同年6月,广东省水利厅正式印发《广东省大水桥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期至2025年9月,总投资1.4亿元。按照计划,大水桥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将实施河湖系统治理、河湖管护能力提升、助力流域发展三大任务。
“大动脉”
广东构建“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
湛江的缺水局面,是广东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缩影。
广东地处珠江流域下游,临南海之滨,降雨丰沛、河网密布。但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每年4月至9月,广东水量过于集中,大部分流泄入海,成为不可支配的水资源;10月至次年3月,工农业生产用水高峰,恰恰又是河川径流枯水期。此外,广东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粤东、粤西沿海和粤北等地水资源比较紧缺。
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并存,已成为制约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重塑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刻不容缓。
如今,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建设、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持续取得进展、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压茬推进……一条条跨区域输水管道穿山越岭、过江跨海,区域经济、人口重心和水资源重心的“时空错配”现象,将随着“大手笔”的引调水工程建设而得到改变。
2024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手发力”助力广东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省上下通过“两手发力”抓好项目储备、重大工程建设、银企合作融资、新业态培育四项任务落实,已储备总投资规模超3000亿元的成熟水利项目,为进一步扩大水利有效投资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
根据广东“851”水利高质量发展蓝图,未来广东将通过跨流域调水筑起全省水网“大动脉”,构建“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
具体而言,就是规划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干流为“纵”,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珠中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东深供水工程为“横”,构建覆盖全省16个地级以上市、受益人口超7600万人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上述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后,可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广东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受访者供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