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原著作者意千重:牡丹是中华女性美丽坚韧的象征
李商隐赞它的堆金积玉之美:“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卢纶在诗中描写京城的花事之盛:“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刘禹锡感慨它的香艳磅礴的气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是盛唐之花,代表了中华传统审美中极富丽、极娇贵、极豪放的一面。
作为2025年的开年大剧,由杨紫、李现领衔主演的励志传奇古装剧《国色芳华》1月7日开播后,热度持续走高,多日位居CSM全国网收视率省卫第一、CVB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排名省卫第一。
该剧改编自阅文集团白金作家意千重的同名网络小说,以唐朝为背景,讲述了商户之女何惟芳,在雅冠长安的“花鸟使”蒋长扬的协助下,组成“匠人与投资人”的组合,从培育牡丹起家,最终实现济世报国的理想的励志传奇故事。
阅文集团白金作家、网络小说《国色芳华》作者意千重。
在改编剧上线之前,小说《国色芳华》就入选了《中国文化产业IP影响力报告(2024)》的“改编潜力价值榜(影视)”,位列第五,被业界及学界广泛关注。剧集热播后又反哺原著阅读,《国色芳华》小说跃升至起点读书女生完结榜第一位,并持续两周霸榜。
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意千重,畅聊网络文学在IP转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揭秘这部创造过阅读盛况的网文的写作秘辛。
女频技术流的典范之作
小说《国色芳华》于2011年3月开始在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女生网连载。此前,意千重已写出了《花影重重》《剩女不淑》《天衣多媚》《喜盈门》四部备受欢迎的古代言情或玄幻言情作品。谈到创作缘起,意千重坦言:“当时起点女生网流行女主技能文,而我本人也不再满足于写普通的宅斗古言,想要一个大的、有特色的突破,让女主身怀一技之长,不再囿于后宅。”
当时,女频网文的技术流蔚然成风,女主精通各种硬核行当并能靠技艺立命安身——有造船的、造纸的、制香的、制墨的、行医的、经商的,也有擅机关的,擅丹青的,擅卜卦的,擅心理分析、朝堂权斗的——她们凭借一身本事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追随这股风潮,根据自身对花草植物和对大唐盛世的热爱,意千重发掘了一个全新的女主技能点:种植牡丹。小说最初的灵感正来源于此。
“唐朝最名贵最受欢迎的花卉就是牡丹,有很多描写牡丹贵重的诗歌,牡丹又是几千年以来中华民族最喜欢的代表吉祥如意的传统名花;加上在唐朝,社会的开放度、包容度较高,女性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也较高,出现了很多有记载的女性大商人,更有著名的‘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那样的《放妻书》,我把这几者结合起来,成了表述女性有技在身底气硬、自珍自爱、自立自强的《国色芳华》。”意千重告诉南都记者。
《国色芳华》女主的名字何惟芳,取自白居易的诗句“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牡丹是花中之王,也是中华女性美丽坚韧、勇敢向上、追求美好的象征。
小说开篇,重生后的何惟芳正陷于一段没有爱情的利益婚姻。由于她身怀培育珍稀牡丹的特殊技艺,又有着支持女儿独立自强的原生家庭,很快她将和离出户,涉足商海勇闯长安,在广阔的崭新天地中缔造自己的传奇故事。
“最初小说设定中,何惟芳的性格特点便是自珍自爱、特别清醒、胆大心细、坚韧勇敢。她能取得后续一系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她的清醒和坚韧,以及勇敢和善于谋划。她很明白一件事,将就不能带来幸福,人无技能、无以安身,人无刚强、安身不牢。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强大,才能有好的生活和未来。”意千重说。
小说中的光禄寺少卿、花鸟使蒋长扬,与女主何惟芳组成并肩战斗、共同争取美好生活的亮眼CP。虽然当下的女主文流行无CP剧情,意千重却表示,好的婚姻能够成就彼此。在《国色芳华》小说中,何惟芳与蒋长扬“是彼此的心灵伴侣,也是彼此人生路上的依仗”。
“蒋长扬有一个才识过人、勇敢开朗如太阳的母亲王夫人,他亲身经历了父母不和离异,在母亲的教导下成长为铮铮铁骨却又柔情似水、胸怀广阔的男子汉,他的经历使得他对女性,尤其是遭遇坎坷、勇敢追求自立和幸福的女性带了一种平等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女主能和他走到一起的先决条件。”意千重这样阐释蒋长扬的人物设定。“当然,因为原著篇幅、小说剧本结构整合等因素,影视化作品在内容呈现上会出现调整,但是整个故事依然保留了原著中对于当时不屈女性精神内核的赞扬与歌颂。”
为写唐代牡丹遍览典籍
姚黄、魏紫、玉楼点翠、紫袍金带、瑶台玉露……在《国色芳华》开篇,何惟芳陪嫁到刘家的二十四盆名贵牡丹在庭中争奇斗艳,衬得花丛中的赏花人摇曳生姿。“名花倾国两相欢”,正是团团蔟簇的繁花,为女主铺就了锦绣前程。
为了把技术流写得精彩又硬核,意千重在写《国色芳华》之前,查阅了《牡丹栽培技术》《牡丹杂交技术》《中国紫斑牡丹》《中国牡丹与芍药》《洛阳牡丹记》等专业资料,精研唐代的牡丹栽培技术。她给自己定下目标,网文中涉及相关的园艺知识,可以有些许瑕疵,但不能闹笑话。
因为喜爱莳花弄草,她甚至亲自种起牡丹来。“牡丹其实不太好养,我自己也种了好几盆”,意千重在采访时谈起心得,“在南方种牡丹很不容易,牡丹需要经过冬化,种植地冬天的气温一定要降到零度以下,来年才会开花。它移栽的时候也有讲究,必须是在秋末,如果早于那个时期去移栽,牡丹可能就不会开了。”
在她眼里,牡丹是一种十分娇贵的花,“它非常地吃肥,到了秋天得给它施很多的肥,花才可能开得大。一不小心它就死了,一不小心还容易长虫。”同时,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富贵雍容,寓意美好,“在国力兴盛的唐朝,中国人对它的审美达到了顶峰。”
意千重向南都记者坦言,写《国色芳华》最大的挑战不是剧情,也不是艰深的古典园艺知识,而是唐代风土人情在小说中的合理展现。
“我很苦恼,如何让当时的风俗在行文中得到准确表现,又不至于让读者觉得生僻拗口难理解。比如说称谓,‘阿耶’‘阿娘’是唐代对父母的称谓,现在大家都已经明晰了,但在2011年,这样写的几乎没有。纠结很久,我最终决定弃用类似的称谓,采用更直白更近代一些的称谓。还有就是当时搜寻资料远没有今天这么方便,对于古代文化研究得不够,每写到这一块时总是很吃力,颇有不足。”
为了全面细致、生鲜活色地描绘有唐一代的饮食、服饰、习俗、器物、制度、文化,意千重在写书前查阅了海量历史资料。《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卷》《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妇女通史》《花间十六声》《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资政要鉴》是她案头的重要参考书。为了感受“唐风”,她自驾去西安考察。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意千重收获颇丰。“它里面好多东西,包括唐代女子的装束、妆造,精美辉煌的金银器物,我看了之后,真是心潮澎湃。”
在研读资料和写作的过程当中,意千重发现,有些东西明明源自唐朝,却偏偏被说成是倭风,是日本那边的东西。“我心里面很不忿,就要把它拿来写一写,比如日本的生鱼片,其实我们唐代就有飞刀脍鲤鱼。”意千重笑道。有意思的是,《国色芳华》连载当时,正是关于牡丹和唐代文化的林林总总,在书评区和百度贴吧引发了读者们热烈的讨论。读者们会自发在微博上给意千重发某些珍稀品种的牡丹照片,《国色芳华》也成为弘扬盛唐文化与盛唐美学的现象级作品。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小说中,更迷人的其实是唐代的女性。她们敢作敢为、刚烈有侠气,在那样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充分释放了自己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意千重回忆,当年在书评区里,读者们“喜欢丹娘的坚韧和美丽,热爱王阿悠(男主母亲)的热烈张扬,也津津乐道于女主前夫刘畅的各种花招和惨,还很喜欢鹦鹉甩甩。”小说里的女船王段大娘,也是唐传奇里的一个成功女商人形象。意千重说:“那个时代,不管是男的女的,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有一种很彪悍热烈的唐代气质。”
电视剧创作团队阵容强大
《国色芳华》是意千重第一部真正搬上荧幕的网文作品。作为原著作者,她受邀参加了2024年1月的开机仪式,感叹于电视剧制作班底实力之雄厚,演员团队阵容之强大,服化道也极尽精美。至于杨紫、李现等几位主演,意千重也坦言“符合心中的角色形象”,选角“出乎意料地好”。
电视剧《国色芳华》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开机仪式上看到演员的妆造一出来,我就知道他们下了很多功夫。”意千重回忆道。她向南都记者透露,《国色芳华》的拍摄筹备了好几年,剧组在方方面面做足了功课。剧组曾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采风,聆听顶级专家对唐代历史与文化的讲解。拍摄期还制定了跨时间与地域的花卉供应方法,克服天气、运输、养护等诸多困难,确保剧组拍摄时的花材供应有保障、花卉鲜活有生命。妆造也极其讲究,连演员额头上贴的花钿也是靠手工,用羽毛、珍珠一点一点粘出来的。
电视剧《国色芳华》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我期待这部电视剧能受到大家的喜爱,”意千重说,“影视剧和小说的展现方式很不一样,我想它在原著基础上会做一些改编,我会一集一集地去看,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意千重从2009年7月开始写作,迄今已有十五个年头。她的网文作品文字细腻优美、逻辑强、接地气,且擅长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小说内容之中。她说:“大家都知道我只写古代文,又一直坚持上班,对职场比较熟悉,所以会热衷于去写一些古代女性职业文,因为在当下,它更能体现新的女性成长。”
事实上,意千重自身的经历就是典型的“励志故事照进现实”的剧本。她起初为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在业余时间开始网文写作。写《国色芳华》那段时间,正好是她创作的“井喷期”,意千重自言“心里有好多故事哗啦哗啦往外倒”,支撑她的是一股很强烈的“女子当自强”的信念感。取得一定成绩后,她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定下更高的“小目标”,十几年来逐步实现了作品的繁体版出版、简体版出版以及IP影视化。
2021年,意千重凭借出色的写作能力获得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如今,她同时担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云南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分会主席。
在她看来,网络文学不仅是热门IP的主要来源,更是中华文化出海的主力军,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主流文化的认可。意千重说:“网络文学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同时秉承‘以读者为本’的创作观念,以大众的、陪伴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众多的读者群体、广阔的市场,是网络文学打造热门IP得天独厚的基础,加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深深地浸润到网络文学创作之中,它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散发出来,既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又有鲜明的现代感,现代与特色紧密结合,就是它最大的优势。”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