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负”二代内地创业:做刀具内销如何克服“水土不服”
“很多朋友来问我,你一个女性为什么要去做刀具。”
2009年,来自香港的戴维颐来到内地,接手了父母的一个工厂项目,此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屠宰刀具的研制、生产、销售。目前,戴维颐是广东研基精密五金有限公司的运营总监。谈起这段创业之路,戴维颐坦承,从行外人成长为行家少不了遇到挫折,她建议,香港青年若想来内地创业,可以多读中国历史,这样不仅可以打开话题,也可以明白许多文化礼仪的来源。
戴维颐
“负”二代来到内地创业
一问三不知 从海外市场着手
“我其实是一个‘负二代’,只不过是负债的‘负’。”戴维颐这样开玩笑形容她来到内地工作的缘由。
她父辈为进口自动化设备代理商,毕业后戴维颐曾在微软等企业做过公关,2009年前后,她得知家人在深圳有一个负债的工厂项目,便来到了内地。最初,工厂主营缝制刀具,但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国内相关产业都转去了东南亚,戴维颐在接手一两年后便转型做屠宰刀具,“因为大家都离不开吃的,所以我们重新定位了公司的产品”。
屠宰用的刀具和普通家用菜刀有何区别?戴维颐解释,与普通家用菜刀相比,屠宰用的刀具需要更加耐用,比如,若家用菜刀一个月平均切割次数5600次,屠宰设备刀具每个月则平均切割450万次。此外,屠宰刀具有57种刀片,“这意味着,切一只鸡,每个细微的位置,我们都要思考怎么把鸡肉切割出来,不同位置都要有特殊的刀片设计”。
入行最初,戴维颐称自己“一问三不知”——不知道什么叫五金、不知道市场在哪里、也不知道刀片是用来做什么的。但她表示,办法总比问题多,除了学习了解机器运作、组建专业团队,她当时还通过邮件将好看的产品图发给国外企业,然后打电话沟通,吸引他们成为客户,“香港人以做外贸为主,所以最开始我们工厂生产的产品都销往国外,海外企业也对有香港背景的人更信任,因此产品在欧洲和美国都挺受欢迎的”。
转向国内市场却“水土不服”
从成分、工艺攻破调整 创建刀具研究中心
2017年,因为物业租金等问题,戴维颐选择将工厂从深圳搬去江门。对她来说,江门同为粤语环境,市民热情,当地也拥有高校等科研院所的人才支持,地方政府亦对香港青年创业给予帮助。
在开拓海外市场后,戴维颐转向国内市场,却发现没那么容易。“国外一家工厂的设备一小时屠宰量能达到5000-8000只鸡已经很多了,但国内工厂的设备一个小时就要屠宰15000只鸡,使用量基本上是翻倍,而且中国人对屠宰切割的要求比外国人高。”戴维颐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此外,国内消费者对于刀具尚未形成保养的概念,因此在内销“水土不服”的情况下,团队花了三年的时间慢慢攻破,将材料成分、工艺都进行调整。
在转向内销后,戴维颐接到了部分客户的反馈,说机器切不好。戴维颐很疑惑,为什么按照图纸规划生产,机器还是会被投诉呢?随后,团队查询国内外标准发现,屠宰刀具没有相应的标准。于是,2021年,团队在五邑大学的帮助下,在江门创建了刀具研究中心,对屠宰刀具的各个项目进行规定,用数据去呈现“好用”的概念,“现在我们还在不断优化”。
戴维颐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公司主营屠宰、食品加工,预制菜切割设备刀具及各类精密加工配件等,和正大集团、稻香集团等知名企业均有合作。目前,江门的工厂已从最初的1000平方米拓展至8000平方米。戴维颐表示,公司未来将在美国开设生产线,还会和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建立一个面向产业的热处理中心。
谈起这段创业之路,戴维颐生动形容为“从高跟鞋变成了平底鞋”,她表示,自从来到工厂创业以来,她也在学习如何用更加简单、纯粹的话语去让基层的员工明白企业的初衷,怎么和外省的客户说明企业的理念。她表示,若香港青年选择在内地创业,建议“投靠”当地的协会,因为在与别人沟通中会产生很多新的创意。戴维颐还建议香港青年多读中国历史,这样与内地朋友交流就可以打开话题,同时明白很多文化礼仪的来源。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图源受访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