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财政部红头文件”向个人发放百万扶贫款?或涉洗钱骗局,有人沦为电诈帮凶
“本次扶贫款项个人发放资金为3280000元,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抽取部分人员,采取书面文件通知民众。凡收到本文件的人民群众,才有资格进行名额申请。”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收到一份名为“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的所谓“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红头文件”。这份落款时间为1月7日的文件称,通过手机浏览器输入某网址后,可联系在线客服申请扶贫资金。
附在其后的《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协议书》还以“保密条例”的形式提醒,“拿到这笔资金绝对不允许到处宣扬……管住自己的舌头,做到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你就平安无事了。”
事实上,这份所谓的“红头文件”错漏百出。值得警惕的是,这类纸质文件正在社会上传播。
▲全国多地收到的“扶贫文件”诈骗快递图据“温州防诈骗”微信公众号
1月14日,红星新闻记者以市民身份拨打96110(全国统一预警劝阻专线电话),昆明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提醒,扶贫款项绝不会以此种方式发放给个人。通常情况,扶贫款项会通过村委会或者学校等途径发放给个人。
记者检索发现,2024年,包括江苏盐城、浙江温州、福建福州、四川沐川县等在内的全国多地均有相似诈骗发生,警方、媒体等均对此进行揭露和曝光。
下载App申请个人扶贫款?
所谓“红头文件”系伪造
1月13日,记者按照该伪造“红头文件”上提供的网址链接联系“在线客服”。对话框界面显示,一位自称“审核助理-唐某”的客服人员询问记者是否“收到邀请文件来申请扶贫款项”,在记者回复“是的”后,该客服人员提出需要提供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核实。
▲记者与“审核助理”聊天截图
随后,记者提供了化名和真实电话号码,3分钟后通过了“核实”。
“下载完成后,请点击注册。在注册时输入邀请码:xxxxxx。登录后请联系刘某某老师提交申请资料!感谢您的配合。”该客服人员继续发出信息,引导记者进行注册。
▲记者与“审核助理”聊天截图
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搜索“改革邦扶”可知,此App并没有在官方途径上架。对此,昆明市反诈中心工作人员严肃提醒道,一定不要下载这个App,官方并没有名为“改革邦扶”的App。
回看这一伪造的“红头文件”不难发现,看似“完整的形式”下,其内容错漏百出:
首先,所谓“专项资金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声称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然而,其正文内容、落款单位均为“中央财政部”。事实上,并无“中央财政部”这一机构。
附在其后的《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协议书》盖章显示为“中共中央财政部专用章”,更是一个虚构的盖章。因为财政部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而非“中共中央财政部”。
其次,该文件行文中出现多处语病,甚至有多处用词和表达内容十分荒诞。例如,该协议书第1条称“如若检测这笔资金对社会造成争议,将会被全部回笼到国库。”主语混乱。
多地现“扶贫款”诈骗案件
骗子谎称需汇款解冻
红星新闻记者检索发现,2024年,包括江苏盐城、浙江温州、福建福州、四川沐川县等在内的全国多地均有类似的诈骗活动,当地警方、媒体曾对此进行曝光。
此类骗局是如何编织的?被“扶贫款”吸引的人,为何还可能一步步落入涉嫌洗钱的陷阱呢?
据温州市反诈中心披露,温州市民王某(化名)收到一个陌生快递,里面是一份“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文中谎称国家新增1万亿元的扶贫补助,她可以申领300万元扶贫金。
因文件上盖有“国家公章”,王某深信不疑,通过扫描文件下方的二维码下载了相关App。平台里一名自称“扶贫款项申领负责人”的“覃老师”表示,申请“扶贫款”,需要缴纳提现金额的1%,也就是3万元到指定账户。王某按要求转账后不久,“覃老师”称300万元已打款到她的App账户。
▲受骗者收到的“扶贫文件”图据“温州防诈骗”微信公众号
王某申请提现,却显示密码错误。“覃老师”称其多次输错密码,导致300万元资金被冻结,需缴纳提现金额的3%才能解冻,并保证缴纳的该笔解冻金也会一并返还。王某急于提现,便又转了9万元到指定账户,然而她的账户仍未解冻……
而据四川沐川公安去年11月发布的案例,8月初,辖区居民张某(化名)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乡村振兴局”要向群众发放扶贫资金的“红头文件”。张某深信不疑,扫描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名叫“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App。
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App上,诈骗分子冒充乡村振兴扶贫工作人员与张某沟通,获取了他的身份证、电话、地址等信息。诈骗分子告知张某,会将147万“扶贫资金”发放至该App内,绑定银行卡提现即可。不久,张某在App内查到该笔“扶贫款”。
张某忙着将里面的“扶贫款”提现,却无法成功,询问后得知,银行卡“流水综合评分”不足,无法下发“扶贫款”,需要对银行账户进行“包装”,刷流水,进而提现“扶贫款”。
张某前往峨眉山、乐山市中区两地,按照“工作人员”的指挥,在不同的银行取现汇款3笔,共计19.9万。为了不让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后阻止其行为,他向银行工作人员谎称自家要建房需要大额资金。几个小时后,完成“账户重新评分”的张某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被冻结,“扶贫款”也无法提现,在不断追问下,骗子将张某拉黑……
事实上,张某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完成了洗钱。沐川公安介绍,“案件中,骗子所谓的‘刷流水、账户重新评分’其实就是用张某的银行卡接收涉诈资金,再转到指定账户内完成洗钱。”据悉,落入“扶贫款”骗局的张某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公安机关出重拳
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
根据温州市反诈中心的梳理,此类诈骗中,诈骗团伙瞄准防范意识薄弱、信息获取相对滞后的中老年群体,利用他们对国家政策的信任,实施诈骗行为。有些案件甚至牵涉洗钱活动,使中老年受害者无意中成为帮凶。
福建省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福建辟谣”总结了此类诈骗的流程特征:
一是邮文件,诱入群。诈骗分子伪造红头文件,邮寄快递给受害人,通过伪造公章消除受害人戒备心理,诱导其通过下载App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诈骗群聊。
二是造假图,诱转账。群里的骗子还会安排“托儿”在群聊中反馈“成功领款”截图,制造“很多人都能成功申领”的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三是骗转账,无影踪。骗子会向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诓骗受害人“缴纳前置费用”。在受害人转账后,又以账号错误、操作失误等各种理由要求继续转账。最后,导致受害人财产受损。
而在去年10月25日,公安部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曾通报开展打击整治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举措成效情况。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手法发生了新变化。犯罪分子利用国家政策编造一些虚假的国家项目实施诈骗,他们打着国家、民族的旗号,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等,编造“圆梦行动”“盛世中华”“中国共富”等项目,诱导大批群众通过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等多种形式实施诈骗。
红星新闻记者 王辰元
编辑张寻 责编 官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