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我国拥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40项世界文化遗产及4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国。
▲发布会现场
关强表示,国家文物局积极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文物系统保护全面加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长城、石窟寺、文物建筑、革命文物保护等有力推进。持续开展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一批重大法人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
二是文明研究阐释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推行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的“先考古、后出让”政策在24个省份落实落细。
三是文物传承利用成风化人。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2023年举办4万余个陈列展览、38万余场教育活动。革命纪念场馆和革命文物发挥思政教育功能。135家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187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成为公众近距离感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重要场所。
四是人文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发起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联盟成员国、伙伴国、观察员国数量达到20个。中国考古走进埃及、玛雅文明腹地,深入法国、突尼斯、南非、中亚等20多个国家,开展48项联合考古。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合作拓展到6国11处。43批次、1900余件(套)海外文物“游子”回归祖国。
五是文物治理能力切实增强。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数十项文物科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成立,秘书处落户中国。举办全国文物行业技能大赛,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等。
关强表示,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在中央有关部门统筹协调下,进一步加强与文化遗产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协同推进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官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