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基金一产品成立未满四个月规模暴跌99.9%,公司向基民提议持续运作
红星资本局1月16日消息,近日,因旗下中银数字经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银数字经济”)再次面临清盘危机,在此关头,中银基金向基民提议持续运作。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中银数字经济早在成立未满两个月时规模就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彼时基金公司获得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后,成功修改了《基金合同》中自动终止运作的条款。
据红星资本局统计,2024年,中银基金有超过10只基金,或通过修改《基金合同》中清盘条件的条款,或通过向持有人提议持续运作,最终完成了“保壳”操作,成为公募行业“保壳”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
图据IC photo
开放赎回刚过两天
规模只剩不到5000万元
资料显示,中银数字经济成立于2024年4月25日,成立初期的基金经理为刘晨,去年11月29日变更为杨雷。该基金最初募集有效认购户数达到450户,募集金额为2.43亿元。
1月15日、16日,中银基金先后公告称,截至2024年8月21日,中银数字经济的资产净值为23.66万元,已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中银基金表示,为更好地满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投资需求,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决定召开持有人大会,审议关于该基金持续运作的议案。
截图自中银数字经济公告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按照中银基金提供的信息,中银数字经济在成立还未满四个月时,规模不仅跌破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缩水程度也达到99.9%。
事实上,该基金最终沦为一只“迷你基”,早在首次开放赎回时就有苗头。
根据行业惯例,新基金成立后会有不超过3个月的封闭期,期间投资者不得进行日常的申购、赎回、转换等业务。2024年5月27日,也就是成立一个多月后,中银数字经济开放日常申购、赎回等业务。
该基金2024年二季报显示,自2024年5月29日至2024年二季度末,已连续超过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也就是说,开放赎回刚过两天,就有大笔资金撤退。
截图自中银数字经济2024年二季报
2024年7月2日,为避免该基金因规模缩水而自动走向清盘,中银基金就提议修改《基金合同》,将其中“连续50个工作日规模低于5000万元便按约定终止《基金合同》”的相关条款,修改为“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持续运作、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在6个月内召集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2024年8月,经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中银基金修改了《基金合同》中自动终止运作的条款,中银数字经济得以“保壳”。
从“清盘王”变“保壳王”
资料显示,中银基金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由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截至2024年底,在管公募规模为5929.16亿元,在202家公募中排名第19。
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2023年中银基金旗下有14只基金清盘,数量排名同业第一,以灵活配置型基金为主,清盘原因均为“连续50/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2024年,中银基金清盘的基金数降至7只,然而召开持有人大会“保壳”基金的数量却飙升,从曾经的行业“清盘王”,变成“保壳王”。据统计,2024年中银基金有超过10只基金,或通过修改《基金合同》中清盘条件的条款,或通过向持有人提议持续运作,最终完成了“保壳”操作,成为公募行业“保壳”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
2023、2024年,中银基金分别有14只、7只基金清盘 截图自wind
举例来看,同在2024年8月,中银基金公告称,旗下中银颐利的持有人大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基金合同》等相关议案。其中,中银颐利的《基金合同》修订情况与中银数字经济基本一致,也通过修订合同避免了因规模过小而自动清盘的情况。
仅仅两个多月后,2024年10月15日,中银基金再度公告称,由于中银颐利已连续60个工作日规模低于5000万元,为更好地满足持有人的投资需求,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提议本基金持续运作。
2024年12月4日,中银基金公告称,旗下中银新财富的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中银新财富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修改基金合同的议案》。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该产品资产规模为2.42亿元,较2024年二季度末的6.62亿元出现“腰斩”,不过距离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较远。
红星新闻记者 蒋紫雯
编辑 邓凌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