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话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但该如何重视?
南都讯 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并呈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两会进行时,教育热话题。南都记者观察发现,今年广东省两会的一大特色,无疑是代表委员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点关注。
心理健康干预系统的质量和可及性需要得到有效的提升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等八项任务。
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科信委主任夏俐就带来了提案《推进人工智能与心理健康融合发展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该提案指出,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还存在监测与评价标准体系逐渐落伍、从业人员专业度亟待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经费捉襟见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有待加强等问题。
教育、文化是民进的主界别,也是参政议政老阵地。今年民进省委会根据新形势新政策,立足界别特色优势,围绕教育强省建设,引导相关领域专家会员积极建言发声,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健全高校心理高关怀学生家校社医协同干预机制的提案》。
该提案指出,高校心理高关怀学生通常是指心理健康方面需要额外关注和支持的大学生,一般有两种状态:一是无法在校学习与生活,休学在家;另一种是在校跟读,但心理状态需要定期跟进与关注。社会普遍对未成年人关注多、对高校学生关注少,然而恰恰是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复杂多样,更加需要家校社医联合工作,帮助其有效应对心理危机,提升心理素质。
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光也告诉南都记者,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许多他们所特有的问题,如新环境的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矛盾较多,情绪起伏较大,人格相对还不成熟等各种心理问题。“如何才能使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避免或消除学习、交友、工作等压力引发的心理危机,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各种心理困扰,进而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更好的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各高校管理者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也有问卷或者检查的信息系统,也具备对应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或学生社团对日常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干预治疗或辅导治疗。但是其服务形式多数是零散的,未形成系统性的有效抓手,心理健康干预系统的质量和可及性需要得到有效的提升。
建议加强家、校、社、医协作力度
“2025年‘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即将结束。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永远在路上。我们需要将行动计划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常态化的建设,在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的情况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理素质。”杨平说道。
诚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同心协力、携手解决。
为此,夏俐建议,要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加大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健全心理咨询数据安全的管控体系。
其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探索完善家校、社会、医疗机构共育工作机制,加强家、校、社、医协作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和心理辅导站主渠道作用,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及心理协会的作用建立心理咨询专家库,为学生提供专业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推动心理健康AI产品示范及推广。AI心理咨询经济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AI心理咨询在快速学习大量咨询经验与技术后,可根据来访者的具体问题做出比较恰当的反应;可建立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形成相应数据库,分析个体心理健康趋势和群体心理发展路径;可通过筛查让有轻度心理问题的人尽早接受专业评估和心理疏导;可减轻精神心理卫生人员的压力,增加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人群数量。
建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隐私保护
《关于进一步健全高校心理高关怀学生家校社医协同干预机制的提案》也提出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家校社医对心理高关怀学生协同帮扶教育;增加工作投入,完善社区心理教育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水平;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各方及时沟通协作。
其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并定期开展联席会议,确保各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中能够及时沟通和协作。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对心理高关怀大学生进行早期识别和跟踪支持,并在平台共享相关信息,帮助家校社医各方及时响应和协同处理心理高关怀学生的危机情况;社区及医院也应实时更新学生在家及就医等情况,以便学校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协助学生适应返校后的学习生活。
杨平也建议,探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系统整合到教务管理系统中。教务管理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模块之一,涵盖了学生和教师信息、各类教务活动信息;从大学生角度而言,包括学籍管理、选课管理、课堂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等活动。如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系统纳入教务系统,会大大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干预系统的触达率。如果选择在学生操作教务系统的恰当时机,嵌入心理健康监测或干预手段,对于常态化进行心理健康促进会起到抓手的作用。
同时,将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纳入心理健康系统。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监测与评价主要依托心理量表和日常观察等主观的、静态的数据收集方式,纳入心理干预系统之后易于形成常态化的监测预警。
此外,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滥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包含敏感信息,如果这些数据遭到泄露,可能对学生的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技术方面,应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在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制度,明确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接触和处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的使用进行详细记录和审查。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隐私教育,增强其隐私保护意识,真正造福学生。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李伟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