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带状疱疹”易高发 易感、高危人群需警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蛇被视为智慧、灵活与长寿的象征,“灵蛇献瑞”“蛇来运转”寄托了美好的期盼。但是有一种“蛇”最喜欢在季节转换、人体免疫力降低之际出没,很多老人小孩都怕碰上它——带状疱疹,俗称“生蛇”。
什么是带状疱疹?为何在冬春交替之际容易高发?如何居家护理又应如何预防?就上述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预防保健科公卫医师黄芊芊予以解答。
是不是生“蛇”?
近日,年过七旬的齐老伯(化名)来到门诊说,“我过敏了,前两天晚上哪里都不舒服,针扎着痛,没睡好,在腰腹上贴了两块膏药,今天撕下来就过敏一大片,红红的,还有水泡!”
医生马上查看,大小不一的水泡,粉粉透亮的连成一片,真的“玉带环腰”,高度怀疑“带状疱疹”。赶紧把病情与皮肤科医生会诊,建议口服伐昔洛韦或溴夫定以及止痛药。考虑到齐老伯还是糖尿病患者,如果皮肤感染溃烂就更加难愈合了,医生建议外用百多邦预防感染。同时,在伤口护理专家的指导下,为齐老伯使用了水胶体敷料,敷料帮助吸收渗液可形成凝胶,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避免衣物对皮肤的摩擦。
经过一周的家庭护理,齐老伯逐步康复,皮肤没有发生严重的溃破,也没有发生感染。
如何防治带状疱疹?
南都:什么是带状疱疹?
黄芊芊:“玉带环腰”“生蛇”,中医称为蛇串疮,或者叫缠腰火丹,又称蛇缠腰。西医称为“带状疱疹”。
“生蛇”其实是民间对带状疱疹的一种形象描述,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因免疫低下引起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泡和神经痛。
南都:为什么会长带状疱疹?
黄芊芊: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患者在年幼时感染此病毒后,通常会表现为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的神经节中,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可能被重新激活,从而引发带状疱疹。
冬春季也是水痘的高发期,据2025年广东省重点急性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与防控建议的报告提醒,2025年水痘发病水平可能较2024年持平或上升,聚集性疫情的发生难以避免。
南都:带状疱疹有什么症状表现?
黄芊芊: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红斑和水泡,这些水泡通常成群分布,看起来像一条蛇缠绕在身上,因此得名“生蛇”。有些出现在腰部、肋部、胸部,如同“玉带环腰”,也有些延伸到面部。除了皮肤症状外,患者还会经历剧烈的神经痛。这种疼痛通常沿着神经分布区域出现,表现为针刺样、电击样或火烧样的疼痛。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患者最为痛苦的症状之一。
南都:治疗方法有哪些?
黄芊芊: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局部疼痛、皮肤烧灼、刺痒等症状,尽早就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
抗病毒治疗: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止痛治疗:对于神经痛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局部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可以使用阿昔洛韦乳膏、百多邦、亲水辅料等外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南都:如何居家护理?
黄芊芊:在处理水泡破裂的伤口时,除了使用水胶体敷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伤口的渗出情况,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敷料长时间使用导致细菌滋生。更换时,操作者要做好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保持伤口清洁:在更换敷料前,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消毒患处皮肤,去除伤口表面的污垢和渗液。
3.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在处理伤口时,避免使用酒精、碘酒等刺激性物质,以免加重伤口疼痛或影响伤口愈合。
4. 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渗液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南都:如何预防?
黄芊芊:建议所有1岁以上(12岁以下)未患过水痘的儿童和已知VZV血清阴性的成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OKA株);在年龄50岁以上的个体中,使用病毒含量为OKA株疫苗18倍的VZV疫苗可使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下降51%,疾病负担降低6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减少66%。
对易感人群、水痘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以及有明确水痘暴露史的人群等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本品应在暴露后96小时内(最好在72小时内)给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
总之,冬春交替之际,大家要注意保暖、适当运动、晒晒太阳,有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及时接种疫苗,抵御疾病来袭。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通讯员 魏彤 容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