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基地遇袭,500枚集束弹落下,损失33架战机,损失4000人
2024年12月10日当地时间02:30,叙利亚北部地区最大空军基地遭遇大规模空袭,连续爆炸声持续近一小时,袭击者采用新型集束弹药进行精确打击。
基地核心区域遭受重创,包括战机停放区、维修车间、地下掩体在内的多处关键设施均被摧毁。基地内多架价值连城的苏制战机化为废铁,其中包括执行战备值班的战斗机中队。此外,基地的防空系统在袭击初期即遭到瘫痪,战机未能及时转移。
主要跑道出现多个深达数米的弹坑,导致机场完全丧失起降能力。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致使周边设施遭受连带损害,包括油料储存区起火,造成连环爆炸。
此次空袭所使用的集束弹药代表现代战争中最具争议的武器之一,集束弹药在空中解体后会释放出数百枚子弹药,这些子弹药会在目标区域形成"伞状"覆盖,单枚集束弹的杀伤面积可达数万平方米,现代集束弹药的破片杀伤半径显著增加,且具备延时引信功能,可对目标区域形成持续威胁。
集束弹药的危害远超常规炸弹,这类武器造成即时杀伤,会在战后留下大量未爆弹药,即使是最先进的集束弹药,其子弹药的可靠性也难以保证。
未爆弹药会在战后很长时间内继续威胁平民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灾后重建工作,集束弹药的滞后性危害往往被低估,其对民用设施的破坏程度也远超预期。
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完全销毁集束弹药库存。然而,全球军火市场仍在不断研发新型集束弹药,部分武器制造商声称已开发出"智能化"集束弹药,声称可以降低未爆率。但任何改进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集束弹药的人道主义隐患,呼吁国际社会加强相关管控措施。
空军基地是军机起降的场所,集指挥、情报、后勤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军事设施,一个现代化空军基地的建设投资通常超过50亿美元,其中约40%用于指挥控制系统、雷达站等核心设施建设。
空军基地始终是战争初期的首要打击目标。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开战首日就出动750架次战机,重点打击伊拉克的75个空军基地。这些空袭行动摧毁伊空军约80%的地面设施,使其在战争全程失去制空权。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联军仅用48小时就瘫痪伊方90%的空军基地,创造现代战争史上最快的制空权争夺战。
此次遭袭的叙利亚北部空军基地占地面积达15平方公里,拥有三条3000米级跑道,可同时容纳60架各型战机。基地还建有地下机库、弹药库等防护设施,抗打击能力较强。军事资料显示,该基地不仅停放着叙利亚空军主力战机,还设有区域防空指挥中心,负责叙利亚北部1/3领空的防御任务。基地配备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和"铠甲"近程防空系统构成多层防空网络,是叙利亚空防体系的重要支柱。
33架战机的损失约占叙利亚现役战机总数的25%,其中包括8架苏-34前线战斗轰炸机和12架苏-35S重型战斗机,仅战机损失就高达20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4000余名军事人员伤亡中包含大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技术人员,这类人才的培养周期通常需要8-10年。
失去这一关键节点后,叙利亚北部400公里范围内将出现防空真空。历史经验表明,类似规模的军事打击往往会导致地区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改变。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摧毁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防空系统后,叙方在随后半年内失去对黎巴嫩领空的控制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