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非法倾倒“固废”成生意,环保责任没有“交界区”
推进生态环保,需要强化“一盘棋”意识,行政区划有边界,但环保责任没有“交界区”,更不能成为“荒漠”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2023年4月,江苏丹阳市丹北镇工作人员发现,一处大门紧锁的院子里竟然堆放了2万多吨固体废物,包括砖块、混凝土等建筑渣土,以及废布条、塑料等生活垃圾。调查显示,这些固废来自江苏无锡、常州等地,属于省内异地非法转运倾倒。
2023年11月3日,安徽省广德市同溪村的村干部巡查时,在一条小溪边发现了大堆倾倒物。随着进一步调查,执法部门又在广德全市多处发现了高度类似的倾倒物,总共排查出来两千吨左右。广德市公安机关查明,2000多吨固废来自浙江杭州,属于跨省异地非法转运倾倒。
如何处置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环保压力与利益诱惑的双重驱动下,跨地区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成为一桩肮脏的生意。在江苏丹阳,徐某华组织、操作转移倾倒仅一个多月,就获利25万元。不法人员获取暴利的背后,是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当地为此从2023年8月到2024年5月,用了大半年时间,才基本完成清运。
而以安徽广德查处的那起倾倒案件来说,据警方梳理分析,施工方以每车3100元将渣土包给土方中介,土方中介以每车2700元转包给车队负责人,车队负责人又以每车2200元转包给驾驶员,驾驶员最终付给地接人员每车500元。层层到手之后,肮脏利益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实现了“雨露均沾”。
不仅于此,查找固废源头也变得困难重重:每一次转包,都意味着多了一层“保护膜”。更重要的是,有的司机有意分成多次非法倾倒,由于单车单次数量不大,危害不明显,难以对其进行严厉处罚。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全国各地异地非法转移倾倒固废现象频发,尤其是省际、市际毗邻区域成为非法倾倒重灾区。肮脏的利益链不仅滋生了罪恶,而且转移了矛盾——固体废物并非一无是处,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尽可能实现回收利用。问题是,当施工单位可以轻易将固体废物转包出去的时候,他们如何肯下大力气进行源头治理?
前述两起案例,被非法转运的大部分都是建筑垃圾,这也符合垃圾分类治理的现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年产生量超过30亿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40亿吨。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势在必行。
2024年10月25日,住建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及国家铁路局,召开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城市建筑垃圾整治工作要突出“严”“全链条”“协同”:重拳出击,力求实效,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全链条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实际上,这样的要求适用于所有固体废物的处理。只有“严”字当先,加大对偷倒乱倒、非法转运等乱象的打击力度,才能按住那些蠢蠢欲动的黑手。
由此,需要完善固废产生、收集、运输、贮存、利用、处置全流程排查整治工作,建立住建、环保、自然资源、交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可追溯、流向可查询,彻底斩断非法转运的肮脏利益链。在此过程中,畅通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格外重要——推进生态环保,需要强化“一盘棋”意识,行政区划有边界,但环保责任没有“交界区”,更不能成为“荒漠”。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赵志疆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