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至诚是做出版的关键要诀,《做书:编辑那些事》在京首发
1月10日,由文艺报和凤凰出版传媒共同策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做书:编辑那些事》在北京国展中心首发。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到场致辞;人民出版社原常务副社长任超,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总经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李岩,本书主编、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社长张在健、副总编辑李黎,以及书中的部分作者现场分享编辑生涯中的吉光片羽。活动由文艺报融媒体部主任李晓晨主持。
《做书:编辑那些事》缘起于文艺报、凤凰传媒共同主办的“凤凰书评”专刊下设的“编辑故事”专栏,主编徐海在工作之余广约出版业同行,撰写各自编辑生涯中的经验、成长和收获。全书40多位作者,50余篇文章,覆盖封面装帧设计、策划组稿、与作者交往、如何从单本到套书等编辑工作全流程细节,涉及主题出版、文学出版、古籍出版等多个主题维度,上至出版社的公司层面的变更,下至新人编辑如何快速成长,后附徐海24篇栏目主持人语。内容生动有趣,真诚优质,干货满满,适合出版从业者以及对编辑工作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这个时代的编辑,几乎是一个全能的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序中写道:“这个时代的编辑,几乎是一个全能的人。”这是基于他几十年来的编辑经验得出的结论,也是对于编辑从业者的勉励之语,更是对书中乃至全国的编辑从业者的致敬之意。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
活动中,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韬奋基金会原理事长、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对《做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深入探讨了出版业的影响力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聂震宁指出,这本书的出版实属不易。首先,它凝聚了众多出版人的心血,他们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其中,这种将个人经历与出版事业相结合的风气,在出版界内极为难能可贵,体现了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主题出版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质量,更要追求其社会影响力。缺乏影响力的主题出版,只能算是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出版工作本质上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而文化传承首先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和传承。社会影响力的构建旨在增强出版的召唤力,使每一本书都能成为出版社影响力的一部分。对于这本书而言,其影响力的塑造不仅仅局限于书籍本身,更要延伸至出版文化和出版社的整体形象上。通过出版故事来寻找和推荐书籍,是提升出版业影响力、加大对社会贡献的有效途径,出版业在文化宣传方面要更加注重影响力的提升,通过讲述更多的出版故事来增强行业的吸引力,通过不断讲好出版故事,形成更加深远的出版影响力。
“做编辑,第一是至真至诚,第二是时间加勤奋”
编辑生涯最引以为荣的事是什么?如何找装帧设计师? 都说出版业是夕阳产业,但又被称为领导社会文化风气之先的职业,名编辑们会怎么说?
本书主编、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
作为《做书》的主编,徐海首先分享了这本书的缘起,他提到,本书的出版源于与《文艺报》的紧密合作,整个编辑过程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本书的一大特色是邀请了众多编辑出版人亲自撰写,这一过程持续了两年之久,且本书的编辑与写作者并不仅限于凤凰传媒内部。出版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还具有政治和商业双重功能。在政治层面,出版必须坚守正确的导向,确保内容的健康与积极。在文化传承上,编辑往往是幕后的无名英雄,为作品和作者做嫁衣,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商业层面,出版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版业不仅要追求文化价值,还要面对可能的经济亏损,实现文化追求与商业压力之间的平衡。在做好出版方面,至真至诚是做出版的关键要诀,只有具备丰富底层经验、坚守出版理念的编辑,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出版人。做好出版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第一要至真至诚,第二就是时间加勤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原总经理李岩。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传媒原总经理李岩第一次以一个作者的身份来到活动现场,他谈到,书中自己所写的内容主要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自己在工作单位的影响下,作为学者和编辑的心路历程。首先,这本书是编辑们写给自己和后辈的“体己”之书,具有特殊的意义。其次,这本书内容丰富,案例详实,记录了许多成就优秀编辑的往事,这些往事对于后来的编辑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最后,这本书在短时间内得以出版,充分展示了凤凰文艺丰厚的出版底蕴和高效的运作能力,从装帧设计到用纸选择,都体现了出版社的用心与专业,是一本成书最短但是可以在案头存放时间最长的一本好书。
人民出版社原常务副社长任超。
任超是人民出版社原常务副社长,见证人民社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他说,这本书可读性极强,展现了编辑们对出版的敬畏之心,也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他在书中记录了与书籍装帧大家宁成春的交往。并将“竹节桩”的工艺运用到世界级的思想学术经典的出版中,使书籍装帧效果上一个大台阶,书籍装帧品质会更显尊贵和庄重。
《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
《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表示,这本书对所有编辑而言都是一个宝库,里面存放了各种各样的“武器”。许多案例被细致地拆解和阐述,形成了一个实操宝典,对于编辑们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书中更多地讲述了人应该如何成事、如何做事,注重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深深扎根于日常生活。那些高耸入云的精神追求,都是以许多人间事为基础的。这本书既有天上的向度,也有人间的向度,教会了我们如何成事、如何不怕艰难。对于更多读者而言,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人的宝典。对于出版来说,即使所有人都预言书籍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总会有做事做人的编辑存在。只要坚持做出更好的书、成为更好的人,就一定能够在这个宇宙中留下自己璀璨的光芒。
汇集不同出版集团优秀编辑的实战经验
第一次约稿会发生什么事?做书遇到舆情怎么办?中国好书又是如何诞生的?书中一篇篇实战文章,是见证编辑做书的全过程,也是给有志于从事出版的新人以经验的分享。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社长傅梅。
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社长傅梅作为《做书》的作者之一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傅梅在为《做书》撰写的稿件中分享了她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匡廷云的交往过程,傅梅表示,匡廷云是苏科社的重要作者,但也不仅仅是作者,匡廷云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性,今年90岁了依旧在科研岗位上奋斗,“匡廷云老师也是我精神上的向导和人生的引领者,我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将这个过程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叶。
译林出版社副总编辑陈叶作为本书作者之一讲道,文章写作时间紧迫,仅有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完成初稿。初稿完成后,徐总对文章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细致修改,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这篇文章正是对《我心归处是敦煌》一书出版过程的总结,要写得“好玩”,让读者在其中看到许多有趣的故事。因此,文章中详细描绘了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以此展现《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全过程。虽然文章已经完成,但出版的故事还在继续,后续可以继续把这些精彩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出版背后的努力和汗水。
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党华。
党华作为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一名普通编辑,她策划和责编过一批有影响力的图书,她分享到,编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在做书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难题,甚至遭遇过一段“舆情”的坎坷之路,虽然虚惊一场,但也让她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到了一些应急措施的办法。
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赵波。
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赵波作为出版同行和本专栏的新作者,分享了他的心得,他认为,相较于其他职业,出版人的工作往往显得较为寂寞。他们常常被比作裁缝,默默无闻地为他人做嫁衣,将作者的作品精心打磨并呈现给读者。但《做书》成为了出版人的“自留地”和“后花园”,为出版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让他们得以展现自己对出版和作者的深入思考。这本书不仅为出版人开辟了一片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还成为了一个与同行交流、相互启发的场所。通过这样的交流,出版人们能够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见解,从而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通过阅读这本书,年轻编辑们可以领略到前辈们的集体智慧,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文艺报》融媒体部主任李晓晨。
主持人、《文艺报》融媒体部主任李晓晨表示,不仅写了编辑和出版人的坚守,里面还有很多的经典的案例和故事,其中描写的出版业真挚的爱、理想和情怀深深打动着我们,可以作为编辑实操的案头参考,让我们致敬出版人,致敬伟大的编辑。
编辑:黄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