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经典的红色题材成长小说,名家共话《烽火父子情》
1月9日下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红色题材儿童文学写作的新天地——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张品成《烽火父子情》新书分享会”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顺利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和语文特级教师李竹平与新书作者张品成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儿童文学的创作魅力与价值,现场气氛热烈,交流深入。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副社长陈俊帆等出席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
通过写作传递红军精神
在新书分享环节,作者张品成深情回顾了自己关于红色题材儿童文学的创作历程。他提及十一岁时随家迁至江西赣南的红军村,潜移默化之下,红军村中坚韧刻苦、催人奋进的精神悄然在他心里扎根,并在他的红色文学创作道路上发芽、生长。“红军身上的精神对于人的进步和奋斗是很有用的,所以我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写红色小说,一个人重走长征路,走了好多回,每回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到现在我也一直在坚持写红色文学,而通过创作一部部文学作品又影响着我的读者们,这是很令人欣慰的。”而这也正是张品成创作《烽火父子情》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与灵感来源。
《烽火父子情》作者、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张品成
嘉宾也结合新书《烽火父子情》向小读者们分享了将人生经历与一手资料融入创作的经验。陈晖强调了战争中青少年成长的故事一直是儿童文学书写的重要题材和主题,她认为,张品成这部新作是一部经典的成长小说,有故事,有场景,更有人物,需要小读者们回到历史现场,切身感受作品中人物的身心和心理,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去领略作者传递出的理想主义和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意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晖
安武林分享了自己对红色题材书籍的热爱,并对张品成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张品成在红色题材写作上的深厚积累,从短篇到中篇再到长篇,其作品以丰富生动的细节、真实的场景塑造和大量的实地走访考察为支撑,为读者们呈现出了极具感染力的红色故事,在儿童文学领域可谓独树一帜。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
李竹平则从读者的角度谈到,《烽火父子情》这部作品在语言上、情节上、在孩子们能体会到的品质上是能与当代儿童建立起连接的,这一连接也正是作者个人经历与红色精神传承的交融。而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他,从儿童阅读的视角出发,认为小学生们都值得一读。
情节充分彰显儿童的主体性
谈及《烽火父子情》一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陈晖对其描述的顽童形象和父子情赞赏有加,她认为作品中的方言运用使角色鲜活,而“小犟种”梁区区与父亲梁豪昌之间的冲突更是充满趣味,尤其是其中父亲蒙冤、儿子机智解救的情节在红色文学书写中别具一格,充分彰显了儿童的主体性。“人物和故事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是缺一不可的,张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尤为注重故事情节中的悬念和戏剧性设置,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李竹平充分表示了对《烽火父子情》的喜欢和认可,他认为这部作品跳出了红色文学人物标签化的窠臼,而是将主人公置于自然成长的环境之中,所以从一开始梁区区就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这个环境中不断找到自己的方向。即使是在设定的“克父”的迷信环境下,父子之间虽有矛盾冲突,但是相互间的关爱却又体现得无比细腻。“所以哪怕是红色小说,一个儿童的成长,必然是在这块土地的最朴素的情感的滋润下成长的。”李竹平说。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李竹平
安武林结合《烽火父子情》的阅读体验,总结了一部好的小说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好的人物,二是好的细节。他认为这部作品中好的人物恰是体现在父与子的人物形象刻画,虽然父子冲突贯穿始终,但是在捕杀野猪遇到危险时,父亲本能保护儿子的举动却深刻体现出人性的光辉;而好的细节则体现在诸如儿童团参加识字班考核等细节贴近生活,符合儿童心理,特别是精彩的对话语言更是显现了作者扎实深厚的功底,让文学作品的魅力得以充分彰显。
映照和启迪当代亲子关系
张品成在阐述创作考量时表示:“红色题材儿童文学的核心是成长。”他提出,首先,在《烽火父子情》这部作品中聚焦孩子成长困境,而主人公梁区区“克父”的设定无疑增加了其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艰难程度;再者,父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议题,书中父与子如何从尖锐的对立走向融合也是一种成长,是父亲的成长,亦是少年的成长;最后,他在创作时积极借鉴结合毛选中社会调查注重细节的传统,由这些细节组合起宏观背景与微观环境,进而组合成书中的父子关系,并力求跨越时空和现当代的父子关系及其社会环境巧妙地融合起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回顾历史,映照现实家庭问题,帮助读者成长反思。
活动现场。
陈晖进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青少年成长中的父子关系必经依赖、对抗至和解阶段,父亲有经验、有力量,但终究会老去,而孩子很脆弱,但他向阳生长。在这个过程中,冲突和分歧是必然的,但是父子情中的‘情’是与生俱来、不会消失的。”她认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在过去的时代需要,在现在的时代更需要,“《烽火父子情》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正在于让读者们跨越时空找到一种比较,一种认同,认识和理解在革命浪潮年代下父子之间的相处,最终达至成长。”
李竹平结合作品内容与现当代父子关系进行对比,他表示虽然社会环境变迁,但是父子矛盾根源相似,仍然是最人性的、最本质的,而《烽火父子情》这部作品不仅给孩子以启发,更给成人以启发。“在历史的长河中,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变亦有不变,不变的是儿童自身的童心及其成长的内驱力,变的是外在的环境。”因此,他提倡家长们应从书中领悟家庭环境营造与亲子关系的培养之道,从而和孩子一起更好地共同成长。
安武林从本书中引申出当代亲子关系中的代沟问题,认为父子、母子等冲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书中原本设定的‘克父’冲突最终走向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这种张力下走向红军、走上革命道路,这样一种双重表现也正是这本书的核心内涵所在。”他认为这本书所表达的不仅是在红色背景下一种特定的父子冲突,更是为我们当代社会以及亲子关系提供了一种极具现实和启迪意义的范例。
嘉宾与小读者们合影。
在新书发布会最后的提问环节,小读者们围绕《烽火父子情》的创作调研与情节背景等积极提问,张品成一一进行了耐心解答,随后进行了新书签售与合影,进一步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编辑:黄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