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花钱促消费,好处最终落谁家?
1月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大到汽车、电视、冰箱,小到手机平板、手机、耳机都有一系列优惠活动。为什么近几年开始发放补贴,出台一系列的提振消费政策呢?
我们来看一下历年来一系列消费政策。
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第一季度期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稳定经济增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消费刺激政策,比如:家电下乡政策、汽车消费刺激消费政策。
2010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期间,中国经济再次面临下行压力。政府为稳定经济增长,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主要涉及家电、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商务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2018年第二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期间,中国经济面临中美贸易战升级等宏观背景的挑战。政府为刺激内需,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主要涉及汽车、家电、消费电子、文化和旅游行业。
不可否认,发放消费补贴,确实拉动了直接消费,也确实真金白银给到了消费者的手里。我们耳熟能详的“家电下乡政策”,中央和财政投入的资金在一千亿左右,实现销售额六千五百多亿,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家电消费,还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这是国家发放的补贴,和一些企业商家没有半毛钱关系,补贴就是补贴,根本不是所谓的“让利”,更别提还有一些商家涨价、捆绑销售,想把补贴捞进自己口袋,要知道也就是真正能够享受补贴的只有部分产品,一些商家就先把价格提高上去,然后再申报补贴,最终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并没有真正的享受到实惠。
举个例子来说,3000块的东西,涨到了3900块,然后就开始瓜分补贴,你赚大头原利润再额外加900,便宜个100块意思意思得了,国补本来是利民的,最后却全被部分商家吃大头骗走了补贴。
现阶段这么大力度刺激消费,主要是之前拉动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消费不被重视,社会创造的财富分配到居民比例偏低。
现在投资的边际收益明显不足,出口又受阻,这时候想起来消费了。问题是居民在财富分配中获得的太少,收入撑不起巨大的消费市场,进而导致企业产品产能过剩,利润降低,然后降本增效,居民收入更少了,更不愿消费,逐渐陷入恶性循环。
消费是需求的具象化,而需求的背后是收入,与其费尽心思“刺激消费”,不如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大众收入水平上。
消费刺激措施多针对商家而不是消费者,实际上消费者未得实惠,反可能增加购物成本,导致挤出效应,抑制其他消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