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完全缓解率超50%,广东专家发布肺癌术前治疗新方案
9月24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发布了肺癌术前治疗最新治疗方案成果,创新性提出低剂量SBRT在术前免疫化疗中的疗效增敏作用,为肺癌术前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参考。
该项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杨弘教授、赵泽锐副主任医师,放疗科习勉教授,胸科林勇斌主任医师,内科杨云鹏主任医师多学科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是全球首个探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序贯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9月18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著名国际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
我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数约106万,非小细胞癌约占85%。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部分早期肺癌可直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然而,对于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往往存在肿瘤体积过大或转移淋巴结与肺门血管关系紧密,直接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复发率高,有些患者术中被迫行联合肺叶甚至全肺切除,不仅围术期风险高,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立体定向放疗是近年来放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可以“集中火力”、精准攻击肿瘤,在病灶中心达到高剂量,周围区域剂量分布迅速下降,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具有精确性高、分次剂量高、治疗次数少的特点。
目前,“免疫治疗+化疗”已成为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癌症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如果在此之前,加上立体定向放疗会不会起到更好的疗效呢?如何设计方案才能达到增效且减毒的效果呢?
中肿多学科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开展了全球首个SBRT序贯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首次尝试探索SBRT序贯免疫+化疗的新辅助联合模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据介绍,在此次研究中,立体定向放疗仅照射肿瘤的原发病灶,并未照射转移的淋巴结。“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毒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尽可能发挥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效果。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如果淋巴结也接受放疗照射,会损伤淋巴结里面的免疫细胞,影响免疫效果。”杨弘说。
该研究共入组46例II-III期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再进行两个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系统治疗结束4-6周后,进行手术。
放疗科习勉教授表示,相对于通常为不可手术的肺癌患者或早期不耐受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的SBRT治疗来说,这次研究中采用的放疗剂量偏低,约为40%左右。
入组的46例患者中,44例患者接受了完整切除,无一例需要全肺切除。治疗后主要病理缓解率(主要病理缓解指治疗后瘤床内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10%)达76.1%,病理完全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指治疗后在病理检查中发现,肿瘤细胞已经完全消失)达52.2%,也就是说大约2个患者中就有一个达到病理完全缓解。23例患者术后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的单药辅助治疗。截至2024年4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8.1个月。预估18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6%和92.9%。
安全性方面,12例患者发生了与新辅助治疗相关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下降、肺炎和贫血,未观察到围术期死亡。23例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辅助治疗的患者中,6例发生了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基于以上2期研究的积极结果,杨弘教授团队发起的SBRT序贯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围术期治疗I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即将启动。
采写:南都记者 王诗琪 通讯员 文朝阳 陈鋆 赵现廷
通讯员供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