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推出具身智能产业培育计划:到2027年量产突破万台
作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路径,具身智能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市场尤为关注其产业发展前景和应用落地方向。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制定《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5年1月6日至1月10日。其中提到了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量产目标、企业培育目标、重点应用方向等内容。
2024年11月12日,科研人员在位于北京的实验室调试人形机器人“CASBOT 01”。发布这款机器人的灵宝CASBOT是一家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团队核心人员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总体来看,该产业培育计划将先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科研、教育等领域的推广落地,通过强化央地合作,推动其在多个工业领域由央国企率先开放应用场景,同时把面向家庭服务、养老助老等人机共生应用作为前瞻探索。
《征求意见稿》提出,具身智能目前正处于技术突破性爆发、商业化落地前期的关键阶段。北京目标到2027年,在具身智能大小脑系统、整机控制芯片、全身运动控制能力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涌现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成果。建设一批高能级共性技术平台,构建千万条规模的高质量、多模态具身数据集,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和开放测试平台,提升产品迭代速度。
在产业规模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培育产业链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形成量产产品不少于50款,实现规模化行业应用不少于100项,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
在应用落地层面,《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推动“具身智能+”多场景示范应用。具体来看,将先行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科研、教育等领域的推广落地,探索开源开放、融资租赁、共享试用、赛事展演、教育培训等新型模式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推广模式,扩大开发者生态。
将强化央地合作,聚焦先进制造、交通物流、特种协作等领域,鼓励汽车生产质检、3C电子制造、工业焊接、煤炭矿业等领域的央国企率先开放一批应用场景,支持场景方和技术方深度融合、联合研发,加快行业数据积累,进一步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分拣装配、包装检测、焊接涂装等复杂生产任务和危险场景中的理解和自主任务执行能力,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生产线工作,实现人机协同和人机共融,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升级。
同时,也将面向家庭服务、养老助老等人机共生环境进行前瞻部署,探索建立人机安全和深度互信机制,建立具身智能安全可信的统一评测标准,实现多维度、多层级安全评级。建立人机交互价值对齐的理论方法,探索自主任务发现和规划,打造人机互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形成情感陪伴、健康监测、异常处理、智慧家务等具身智能个性化服务解决方案。
资料显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北京市海淀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根据申报北京市海淀区机器人产业集群牵头单位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发布数据,海淀区机器人产业集群已汇聚上下游企业近200家,占北京全市的40%。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