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AI狂飙年:硬件多点开花,华强北意外出圈,价格战继续
2024年被称为AI元年。这一年,“百模大战”的战火从年头烧到年尾,比拼的重点也从大模型背后的技术团队、资方逐渐转移到大模型的价格上。就在近期,由字节豆包挑起的价格战迅速由DeepSeek、阿里云接棒,其中,阿里云在跨年当天官宣视觉理解模型每千tokens1厘半钱,该价格是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的一半,创下了全网最低。未来或将仍有厂商跟进价格战。 把视角从大模型上扯回来,模型落地后谁是最好的AI硬件终端也在2024年引发了各界厂商布局尝试,AI眼镜、AI手机、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了最为激烈的竞争前沿阵地,其中多位业内人士曾提到,AI眼镜或将引来“百镜大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轮AI硬件布局热中,2024年深圳华强北的老板们也没闲着,创造出了“另一种AI硬件”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关注。 除了硬件以外,大模型的适用场景、超级应用到底是什么,成了困扰AI从业者们的另一大“灵魂拷问”?在多番探索中,智能体逐渐成为了明朗的方向。在国内,包括腾讯、百度、阿里云、字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大厂,以及智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都已经布局了智能体。有分析师向南都记者表示,在接下来的智能体战役中互联网大厂或将“赢家通吃”,初创公司机会很小。“2B智能体应用初创公司仍有大把机会,但专注于做2C的初创公司预计被大厂碾压。平台不像应用,需要工具链条以及大的研发投入,而且平台本来也是大厂的业务范畴。”
变化1:眼镜、手机、机器人成AI硬件风口
2024年,AI的风密集地吹到了硬件上,眼镜、PC、耳机、教育学习机、手机、机器人、玩偶轮番成为厂商争相落地AI的智能终端。其中,眼镜、手机、机器人成为竞争颇为激烈的前沿阵地,并衍生出了AI眼镜、AI手机、具身智能等概念。
去年9月在“科技春晚”苹果发布会上,推出首部AI手机的库克在发布会上表示,“新一代iPhone从头到尾都是为Apple Intelligence设计的”,并官宣Apple Intelligence将搭载在iPhone16上,尚在“学中文”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2025年才会在中国上线。
但在苹果Apple Intelligence尚未正式进发中国之时,多家中国厂商迅速公布了自己的AI进展。其中,有荣耀CEO赵明用荣耀Magic7在发布会上点了2000杯咖啡的故事,成为国产手机“AI了”的一大经典里程碑。另外,小米、华为也陆续在四季度公布了自己的AI手机进展。
蜂巢科技创始人兼CEO夏勇峰曾在一次对谈中提到,“随着手机质量、性能越来越好,大家更换手机的频率比以前降低了,手机每年的全球销量都在下滑,手机技术和产业端溢出的机会或会发生在‘五感’相关的硬件中,而头戴式智能硬件里就会涌现非常多的机会。AI来了之后,如果用户在手机或笔记本旁边,他们肯定会使用手机和电脑上的AI,用来做 PPT、写稿子、加字幕、外文翻译等等。如果用户会直接在现有硬件上使用AI,那么我们在开发新AI硬件时就要抓住手机和笔记本使用时间之外的时间,开发的硬件要能随身在用户旁边,并且与用户进行交互。”
带着这样的认知,去年8月蜂巢科技发布了界环AI音频眼镜。2024年下半年,与蜂巢科技一样灵敏嗅到了机会的眼镜厂商有很多,Rokid、Meta、百度、雷鸟创新、闪电科技和XREAL等厂商或推出了自己的AI眼镜,或公布相关进展,另外从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面来看,包括华为、小米、三星、字节跳动、OPPO、vivo等科技巨头也在评估或布局 AI 眼镜赛道。
在国内多个眼镜厂商中,闪极科技目前已经首先实现了量产,并于2024年12月推出了最低售价999元的闪极AI“拍拍镜”A1。创始人兼CEO张波认为,AI眼镜作为全新品类,目前整体市场规模还处于快速萌发阶段。目前行业量产的门槛主要卡在摄像头、芯片、材料等各个方面,同时需要从0去重构AI眼镜体系、底层算法也是一大难点,并以底层算法作为护城河。
但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AI硬件,业界内讨论也很多。雷鸟创始人兼CEO李宏伟就表示,目前市面上不少AI眼镜都是直接将通用或开源大模型接进来,但都不是真正的AI眼镜。“现在的通用大模型可以做很多事,但在眼镜应用场景上很多模型还做得不够深入,对于大模型来说,你和他互动100次,只有50次还不错的结果,可能就等于没有,大家也就不用了。”
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基于AI大模型的发展2024年手机AI功能相对2023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当前依然主要局限于图片、视频、文字类等领域,在其他领域的突破并不大,应用端的突破力度依然有所欠缺,整体看来手机端的AI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AI手机能否在2025年迎来差异性?该人士认为“真正的智能化”与“应用端的拓展”或将成为门槛。“目前有些AI手机的智能化并不精准且效率并不高,这也就是说智能化程度依然还不够,仍需要大数据的堆叠与强化;其次就是应用端的拓展,没有大范围的应用领域,手机AI的局限性依然很强,这也是近些年AI手机发展受限的第二因素。”
在硬件端,带着具身智能概念的AI机器人也火了一把。具身智能将大模型植入机器人大脑后,机器人不仅能接收人类的自然语言,还能理解语义并做出行动,该赛道在2024年受到资本的追捧,最夸张的要数由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辞职后创立的智元机器人,在2023年3月成立公司后融资了7轮,资方名单包括红杉中国、上汽投资等,估值已经飙升至70亿元。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会现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变化2:另一种平价AI硬件从华强北出圈
2024年,华强北的“另一种AI硬件”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关注。
吊诡的是,无论大厂与资本如何追捧AI硬件风口,如何迅速迭代推出高级产品,被称为“硬件创业好莱坞”“硬件义乌小商城”的华强北都能快速跟上,用华强广场三楼一处卖AI翻译耳机老板娘的话来说,“华强北速度”是“头天日本开始排核废水,第二天这里就开始卖防辐射设备”。
在休闲娱乐产品上,华强北卖199元的AI手机壳内置了水墨屏后,可以通过软件AI生成任何你想要的图片并由NFC传递,实现店家标语中说的“一壳顶万壳,天天都是新的手机壳”。另外,还有能真弹也能用来装腔假弹的“智云AI吉他”,不会弹吉他的人只要随便拨弦,剩下的吉他会自动弹奏,价格卖近2000块钱。
AI吉他与AI手机壳。图片:林文琪 摄
甚至连所谓的具身智能AI机器人,在华强北也能用500块买到一个。据店老板介绍,该款机器人能实现AI对话、微信对聊、唱歌跳舞、讲故事等各种功能,还能教简单的编程原理。南都记者驻守了一会,来询问的除了家长还有校园老师。
机器人。图片:林文琪 摄
有店家告诉南都记者,在华强北最受欢迎的AI产品一定是AI翻译耳机,当然也有店家说是AI翻译机。南都记者看到,AI翻译机与AI耳机产品被多家商店或摊位摆到了特别明显的位置,有老板在南都记者驻足的几分钟内接了电话,英语流利地飞快和电话那头谈拢了生意。
一台AI翻译机的价格在380元,可随时寄回华强北维修;一个AI翻译耳机的价格为120元,能翻译99种语言。接入AI功能的耳机或翻译机都可以连接到相关AI软件,这些软件除了能实现同传翻译,还能帮助会议整理甚至文案扩写润色。
AI翻译耳机与手机软件。图片:林文琪 摄
不过,业内有声音指出,华强北的AI硬件仅仅是简单在硬件上下载AI软件,噱头大于实际,并未实现真正的AI对硬件的重构。但不可否认的是,华强北作为AI普及的形象大使,已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变化3:大模型价格战2025年或将持续
大模型的价格战,从2024年年中烧到了年尾。
第一轮降价发生在去年5月,当时,字节跳动率先宣布豆包主力模型比行业便宜99.3%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在一周内百度、阿里、腾讯、讯飞等大模型厂商纷纷大降价格。再翻一轮,腾讯、百度、讯飞甚至宣布,部分主力模型正式免费。在资金充沛、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宣布降价甚至免费时,压力传导到了大模型初创企业。围绕价格战一事,零一万物的创始人李开复及百川智能的创始人王小川均在当时对外进行了回应。李开复认为疯狂降价或是双输策略,王小川则表示百川不会掺和到价格战当中。
当时关于价格战,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评价表示,“短期来看,大模型的性能遇到了瓶颈,谁也甩不开谁,谁也拿不出杀手锏,降低推理成本,降低售价成了现在每一家的高优先级任务。”在傅盛看来,“这次大降价降的最凶的都是有云服务的大公司,通过大模型来获取云客户,羊毛出在猪身上,降得起。大模型创业公司没有这样的生态,必须另寻商业模式。”
第二轮价格战发生在去年年尾。2024年12月18日在火山引擎Force大会上,字节跳动正式发布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宣布视觉理解模型每千tokens3厘钱,比行业平均价格降低85%,“一块钱可以处理284张720P的图片”。
同样在成本方面“降价”的还有被称为“AI界拼多多”的DeepSeek。就在2024年12月26日,杭州深度求索推出全新系列模型DeepSeek-V3首个版本并同步开源。相比其他“AI六小虎”公司,深度求索一直较为低调,但DeepSeek模型由于其开源特性,以及更小的训练成本、更低的花费以及同样优越的性能,推出后在一天之内就受到了国外行业专家们的广泛关注。据悉,深度求索仅用2048块H800显卡、耗时两个月,就训练出了一个6710亿参数的DeepSeek-V3。相较于Meta训练参数量4050亿的Llama 3,用了16,384块更强的H100显卡,花了54天。Deepseek的训练效率提升了11倍。
随后在2024年12月31日,阿里云官宣本年度第三轮大模型降价,称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全线降价超80%。其中Qwen-VL-Plus模型直降81%,每千tokens1厘半钱,该价格是豆包视觉理解模型的一半,创下了全网最低;而更高性能的Qwen-VL-Max降至0.003元/千tokens,降幅高达85%。“按照最新价格,1块钱可以最多处理大约600张720P图片,或1700张480P图片”,阿里云称。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南都记者表示,新一轮价格战打起来的原因是因为大模型之间竞争加剧,但性能方面仍未拉开距离。“去年年中那一波模型降价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在迭代。当时多模态大模型出现后,早期产品被更新换代,旧有应用被多模态和更高性能的AI取代,所以出现了降价;而本轮降价则是因为一些大模型之间竞争加剧,很多AI应用都是免费产品,别人免费你收费,性能也不能拉开差距,所以降价了。”
2025年开年,还有没有企业跟进这一轮价格战呢?
变化4:大厂或在智能体战役上“赢家通吃”
在“百模大战”开启之后,不少科技企业都开始面临着同一个灵魂拷问:通用大模型的适用场景到底是什么?智能体成为了其中的一个探索方向。
AI智能体是能够感知环境、基于目标进行决策并执行动作的智能化应用,拥有独立思考、自主执行、持续迭代等核心特征。包括腾讯、百度、阿里云、字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大厂,以及智谱、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都已经布局了智能体。
其中,百度是对智能体颇为推崇的大厂。在百度世界2024上,百度CEO李彦宏提到,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即将迎来爆发点。“今天,全球所有顶尖科技公司都很关注智能体,但像百度这样把智能体作为最重要战略方向的并不多。我认为,做智能体很像PC时代做网站,或者是移动时代做自媒体账号。不同之处是智能体更像人,更智能,更像你的销售,你的客服,你的助理。智能体可能会变成AI原生时代,内容、信息和服务的新载体。”
澜码科技CEO周健近期公开提到,智能体被频繁提起的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开源模型逐渐追平GPT4o能力,这使得在私有化部署、公有云等场景中,企业都可以相对低成本地去使用模型;二是GPTo1让大家看到智能体未来的可能性,即它不仅是一个交流者对话,还能理解你,在部分领域代表人去做一些任务;三是从资本角度上看,前两年在大模型等基础设施上,资本已经投入了很多,红杉资本的分析师甚至提到AI 产业泡沫在加剧,年产值超过 6000 亿美元才够支付数据中心、加速 GPU 卡等 AI 基础设施费用。
“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2025年应该会有大量的智能体冒出来变成实际的案例。社会对这件事情一定会去突破,如果不突破大家会认为,泡沫会破裂,这是中国或者美国都不愿意看到的,2025年一定会有大量的智能体应用落地。”周健称。
不过,Google AI Studio负责人Logan Kilpatrick认为,智能体全面爆发还要再等一年,2025年是AI视觉能力普及的一年,而2026年才会迎来智能体的全面发展。他提到,从能力到大规模生产存在约12个月的过渡期,虽然大多数视觉用例目前已经具备实际应用能力,但尚未实现广泛部署。而智能体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才能支撑10亿用户级别的应用规模。
来自企业端的需求也将让智能体加速落地。爱分析合伙人、首席分析师张扬向南都记者表示,2025年智能体会成为企业构建大模型应用的基础,智能体平台诉求将迎来爆发。届时如何基于平台快速搭建应用、快速尝试将成为企业主要的需求。
同时张扬认为,在智能体战役中互联网大厂或将“赢家通吃”,初创公司机会很小。“再细分一点的话,2B智能体应用初创公司仍有大把机会,但专注于做2C的初创公司预计被大厂碾压。平台不像应用,需要工具链条以及大的研发投入,而且平台本来也是大厂的业务范畴。 目前初创公司主要做2b应用,也有在看垂直2c应用机会的,kimi大概率是炮灰了。”
出品:南都政商数据新闻部
策划/统筹:甄芹 田爱丽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