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郧西县粉条“开挂”迎新年
极目新闻通讯员 邹景根 高玲 纪德涛
“春种红薯秋打芡,寒冬腊月漏粉条”。寒冬时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乡村的房前屋后,一排排传统手工制作的红薯粉条在暖阳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馥郁飘香,成为冬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2024年12月23日,郧西县城关镇小河村村民李世军带着6名工人忙着生产手工红薯粉条。红薯粉和成团后,漏粉者将粉团装进漏瓢,开始均匀地敲打漏瓢,粉条就会源源不断地漏进下面的热锅里烫熟,热气腾腾的粉条,又迅速捞进冷水池“冷静冷静”,经过一段“冰火之旅”后,粉条愈发紧实、劲道、爽滑。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从原料的精心挑选开始,每一个步骤都饱含匠心。
“这种端瓢漏粉的手艺人如今越来越少了,我做手工粉条已经三十多年了。”被评为“郧西工匠”的李世军说,用传统手工方法加工的红薯粉条,经过和粉、漏粉、捞粉、晾粉等十余道工序,不添加任何色素、食品添加剂,口感、品质独具一格。他每年制作手工红薯粉条1万余斤,收入15万元左右。
据小河村党支部书记申浩介绍,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制粉条,每年加工红薯粉条3万余斤,产值50余万元。
在郧西县,曾有“红薯半年粮”之说。据传,郧西县早在宋代便开始生产制作手工红薯粉条,制作粉条的工艺流传至今。
每到腊月,郧西红薯粉条成为家家户户年货清单上必备物品。粉条不仅是味蕾里的家乡风味,还是乡土间的文化印记,更是记忆中的乡思乡愁。每到冬季,郧西红薯粉条便成了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红薯粉条因其柔韧、清香的口感,广泛应用于各类菜肴,适合煮、炒、炖等多种烹饪方式,常常与各类肉类和蔬菜搭配,风味独特。
小小粉条是传承,也是致富良方。如今,郧西人民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粉条,既保留了传统的风味,又提高了生产效益,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农业产业。该县羊尾镇付家沟村生产的红薯粉条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年生产粉条10余万斤,远销到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产值150余万元,带动周边陕西省白河县、湖北省郧西县发展红薯产业。今年,郧西县种植红薯4.5万亩,小红薯变成了“金疙瘩”。
吧嗒一口肉,滋溜一口粉,是美味,也是年味,更是浓浓的传统味。郧西红薯粉条,不仅是难忘的乡愁,也是一份传统文化遗产,让人们时常回味、时常想念。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