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闭店人”是些什么人,他们怎样给你设坑?消费者遭遇店家跑路后该如何维权?
预付式消费领域因涉及到教育、美容美发、健身等领域,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预付式消费问题属于投诉的高发区。因转店、变更经营地址等引发退费争议,经营者不按合同履约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一次又一次的转让,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长沙奇迹健身多店关闭,股东遭围堵被指“职业闭店人”
近日,长沙奇迹健身多家门店闭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24年11月19日,有员工在奇迹健身(吾悦广场店)附近蹲守到奇迹健身股东之一王孟雨,争执之下,双方来到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黎托派出所,之后有多家奇迹健身不同门店的员工、服务商、会员等来到派出所共同协商,目前已协商3天。群情激奋之下,甚至有人向王孟雨吐口水。
11月21日,潇湘晨报晨意帮忙记者来到黎托派出所。王孟雨对网传他是职业闭店人的说法予以否认,他告诉记者,他是股东之一,目前长沙奇迹健身房已全部闭店,但一些店是因担心舆论过大,暂时闭店3天,预计23日会正常开店;部分店铺则因经营不善闭店,对于欠薪的员工、被拖欠款项的服务商、受影响的会员,他们正在构想处理方案。
11月21日,晨意帮忙记者来到黎托派出所,此时还有二十多位被多家奇迹健身馆拖欠款项的员工、服务商及受影响的会员,在调解室门外等待。调解室内,奇迹健身股东之一王孟雨还在与被欠款的服务商沟通。
一位奇迹健身的员工邓先生告诉记者,11月19日,因有同事发现王孟雨的车辆停在奇迹健身(吾悦广场店)附近,其立马唤来了多位同事,蹲守至王孟雨出现后发生纠纷,王孟雨自行报警,“所以才会来这个派出所,已经在这里呆了三天了,我们也等了三天,他还是没有给什么说法。”
面对讨薪、索要欠款无果,员工、服务商、会员等人群情激愤,有人向王孟雨吐口水、有七十多岁老人给王孟雨下跪。一位此前与奇迹健身多店合作的保洁服务公司负责人李女士称,“这位老人是奇迹健身一家店的保洁,长时间拿不到工资来讨说法,但是老板(王孟雨)无动于衷。”
李女士认为,奇迹健身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出现了问题,“一开始拖欠一个月,后面两个月三个月,我就觉得事不太对,六月份就跟他们解除合同了,但是从解除合同至今,他们还欠我六、七万块钱。”
另一位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尹女士介绍,“我7月份负责奇迹健身五六家门店的保洁,7月后因为其他几家都解除合同了,当时长沙的11家奇迹健身门店都由我公司接手保洁工作,所以到现在欠我的钱加在一起有67万元。”
被欠薪的奇迹健身的员工们统计,大家平均被拖欠了两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应该有一百四十多万元了。”
有奇迹健身员工告诉记者,从11月20日起,长沙奇迹健身房已全部关店。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奇迹健身长沙多家门店都曾突然闭店停业,会员们纷纷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投诉:5月4日,会员们投诉奇迹健身金茂览秀城店“跑路”;8月10日,会员们投诉奇迹健身泰禹店关店且不退学费;11月12日,奇迹健身荟聚店、奇迹健身IFS国金中心店贴出停业闭店通知。
11月21日,晨意帮忙记者在黎托派出所见到了王孟雨,王孟雨对网传他是职业闭店人的说法予以否认,他告诉记者,他是股东之一,目前长沙奇迹健身房已全部闭店,但一些店是因担心舆论过大,暂时闭店3天,预计23日会正常开店;部分店铺则因经营不善闭店,对于欠薪的员工、服务商、闭店的会员,他们正在构想处理方案。
“我不是职业闭店的,我也是投了钱的,具体的数字我不方便和你说,闭店的店铺主要还是经营不善,这些事情我会告诉我的老板,大老板在北京,在和法务商量处理方案,应该也是最近这几天,我也在等他们给我回复。”王孟雨说。记者询问王孟雨目前长沙的奇迹健身有哪些店已确定会营业闭店,其未进行答复。
据潇湘晨报此前报道,11月12日,奇迹健身IFS国金中心店贴出停业闭店通知后,有会员认为,可能有一个职业闭店团伙在长沙持续运作各个包括奇迹健身在内的健身房的职业闭店跑路。
在4月14日,本报曾报道过长沙NINA健身东盈店闭店时的情况,该健身房所属经营主体长沙星盈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因多次出现企业人员重大变更,最后在一波低价促销后闭店,被多位会员认为系职业闭店,其中一次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为王孟雨。
据天眼查,王孟雨自2019年起至今,已有企业人员变更动态32条,涉及企业均为健身相关公司,共20家。同时,王某雨也是奇迹健身所属总公司奇迹麦瑞可(北京)健身服务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持股比例50%。
厦门市民一年遭遇3家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跑路
一纸冰冷的“闭店通告”,随之而来的是聊天群解散、负责人电话“无人接听”、机构紧闭大门,以及遥遥无期的退费……近日,厦门知名美术连锁培训机构杨梅红艺术教育在厦门的3家门店突然同时宣布闭店,且表示无力向家长退费。事情发生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数百名还有剩余课时的家长维权困难。
厦门市民郑先生谈起自己的此番遭遇,颇是无奈。郑先生家有两个孩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2023年9月到2024年9月期间,他分别在厦门托特赛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易绘行云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厦门书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机构购买了总价值超过2万元的课程。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 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10月,一年间,3家培训机构接连闭店。在闭店之前,两家培训机构仍然以中秋博饼、周年庆等优惠形式诱导家长进行预充值,之后就在短时间内突然闭店,导致他在这两家培训机构闭店前买的课时包全部一节未上。
“我们已经小心再小心了,但是市面上大部分教培机构,通过预付款的形式购买大的课时包与购买单节课的差价很大,因此购买了大课时包。并不是不知道大课时包的风险,而是因为价差过大,不得不选择承担风险。”郑先生无奈地说。
质疑是否遭遇了“职业闭店人”?
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频发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跑路事件,受到社会关注。由此,“职业闭店人”一词成为舆论焦点。
厦门市民陈女士在看到相关报道后,怀疑自己也遭遇了“职业闭店人”。陈女士说,今年厦门某早教机构宣布闭店,“前一天还在上课,第二天就宣布闭店,非常突然。我在这家机构充值的课时包还有63节未上,价值超过万元”。此事发生后,家长们自发组建了维权群。多名家长调查发现,该机构在闭店前夕多次变更法人。在闭店前,该机构多家门店的法定代表人都指向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这名年轻人在短短几个月内,突然坐拥至少9家公司、6家门店。而又在几个月后,其中5家门店又集中闭店或暂停营业。陈女士说:“闭店前低价诱导充值、变更法人,我们很多家长都怀疑是否遭遇了‘职业闭店人’,但是很难证明,又没有权限取得更多证据。”
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提出,培训机构跑路,并非偶发个案,应该加强监管,从根源上避免更多这样的问题发生。根据相关规定:培训机构的一次性培训收费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提前收取费用时不得早于培训开始前1个月。
然而,记者经调查了解发现,培训机构“突然闭店”,多数受害者在机构一次性缴费的金额都超过5000元,多数机构均有超额收费的现象,且在机构的前台均有放置二维码用于家长付款。
不仅如此,在线上,不少机构也对家长多次发布诱导充值大课时包的宣传信息。对此,家长质疑说,培训机构超额收费,为什么不能在其闭店前发现并查处呢?
天津市民遭遇“职业闭店人”的灰色“生意经”
家门口的理发店开了一年多就闭店,预付费卡会员被转来转去,每转一家店都要充值才能继续使用卡内余额,钱越充越多,转的店却离家越来越远……家住红桥区的张女士怀疑,她遭遇了“职业闭店人”的圈钱套路。
就在今年10月份,北京市通报了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将这个所谓的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新职业”推向风口浪尖。近日,天津日报报记者辗转采访到一位曾经的“职业闭店人”,揭开这个行业“开店就是为了闭店”的圈钱真相。
张女士住在红桥区丁字沽街,她家附近有一家美容美发店,她在这里以预付费卡的形式消费。2023年,这家店易主,虽然还是原班人马在服务,但店名换了,作为经营主体的公司也发生变更。“这家新店负责人说,可以承接老店的会员服务,但要想用卡里的钱,需要继续充值。”无奈之下,张女士又充值2000元。可剪了几次头发,余额还有1500多元时,这家新店在今年年初又闭店了,将预付费卡会员服务转给距离原址4公里以外的一家美容美发店。路途远不说,服务价格也大幅提升,而到店想使用卡内余额,还要再次充值。就在她犹豫是否继续充值时,这家店又把会员服务转到更远的一家店,使用条件一样,还要充值。能消费的店越来越远,价格越来越高,还要不断充值,张女士感到,这件事陷入了死循环,她未再去消费,卡内余额打了水漂。
张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不少消费者通过天津12345热线和“政民零距离”平台反映了问题,红桥区商务局很快给出答复,已会同公安、市场监管、司法、丁字沽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多次专题研究,并通过各种途径多次联系美容美发店法定代表人未果。由于调解主体缺失,无法进行有效调解,调解未果。只能到其他店使用(协调后不用继续充值),如不同意此解决方案可通过法院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和其他消费者在维权时发现,闭店的美容美发店注册主体为公司,只有法定代表人,而非自然人,一旦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赔偿,只能起诉该公司,但一旦公司财产清算后无法赔偿消费者损失,最多就是限制法定代表人高消费。对张女士的说法,天津融耀律师事务所王秀杰律师基本肯定,他告诉记者,如果美容美发店的注册人是个体工商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六条第一款“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无法区分的,以家庭财产承担”之规定,个体工商户不具有独立人格,其本质是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及商事活动资格法律化的体现,故其在民商事活动中所产生的债务实际上属于经营者的债务,均由个人或者家庭财产承担。如果是公司,维权就会比较困难,除了限制法定代表人高消费,至多是再追诉公司股东的法律责任,并无他法。
美容美发店短时间闭店再闭店、转会员再转会员的行为,再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的“职业闭店人”新闻,张女士等消费者不禁怀疑,他们遭遇了“职业闭店人”的圈钱套路。
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通报一起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被立案调查,罚没款项60多万元。
关门停业本是经营机构都极力避免的事情,如今却有一些人不仅不怕店铺关门,还把关门停业当成生意,通过职业闭店操作躲避债务、转移资产,甚至还把消费者的预付资金一卷而空。
此次执法部门依法严打,深挖职业闭店人背后的黑灰产业链,剜除这一危害市场的毒瘤,是向不良企图者发出严正警告,也彰显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什么是“职业闭店人”?对话“职业闭店人”
据厦门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显示:“职业闭店人”是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群体。
一般操作是:
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
再将原来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脱离原法律关系;
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
●“职业闭店人”的目的就是套现和逃避法律责任。
何为“职业闭店人”?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说法,其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群体。他们的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费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费卡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一名“职业闭店人”老顾(化名),8年多的时间他策划和经手了不少项目,虽然离开这个行业已经两年多时间,但对于整体的圈钱手段了如指掌。老顾说,在他看来,现在对“职业闭店人”的定义并不准确,因为这个行业套路玩得最深的人,最后不会闭店,而是不断缩小经营规模,让消费者不得不放弃消费预付卡里的钱。所谓的“闭店”,应该是让消费者充值的钱只进不出更为贴切。
●设局不靠好好经营挣钱,“开店就是为了闭店”。
老顾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些“套路深”的“职业闭店人”来说,从未想过要靠好好经营挣钱,开店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闭店。他们将每一次的局都称为项目,一个项目的运营周期是两年多,不超过两年半。这其中分三步:一是起盘,需要9个多月时间,这期间要做大量的消费调查,选择要经营的项目,接着租门脸、装修、找员工……不会只开一家店,为了后期“闭店”做准备,要开连锁店,越多越好;二是吸纳,一般需要6个多月的时间,这就是开业后向消费者推销预付费卡,并以充值赠送礼品或者金额的低价促销手段,吸引更多人充值;三是“杀猪”,等到吸纳的预付费卡消费者足够多,充值金额差不多到达极限时,就开始逐步收尾。
老顾说,选择闭店其实是最蠢的做法,因为可能要承担诉讼等法律风险。他们的套路是不断缩小经营规模,比如连锁店逐步关店,从市中心高租金、高投入的店开始关起,最后只保留远离市区的一个店,租金便宜、人手也少,经营成本低,所有预付费卡会员服务都转到这家店来。“如果你是消费者,让你去离家60多公里以外的店去消费,你会去吗?你还拿我没办法,因为我没闭店,我只是经营不善,我可以在其他店继续提供服务,是你自己不愿意去。”老顾说,以这样的手段,最后一家店再坚持开一两年,首先开店成本低,再一个基本不会有人来消费,最后悄然关门。这样的操作模式,基本不会有消费者来追讨赔偿。
●团队团队作战专门研究法律和政策漏洞。
“‘职业闭店人’基本都是团队作战。”老顾告诉记者。他曾经所在的团队一共有5个人,他们称自己为“智囊团”,因为干这个很费脑子。他们要研究什么项目赚钱、开店的地方哪里最合适、周边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研究政策法规、核算成本、规避风险……还要核算一个项目干下来,每个人可以赚到的钱数。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完,“智囊团”就要开始招聘营销团队。“上岗前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培训,主要就是如何用话术说动消费者充值预付费卡,而且是充的钱越多越好。”
“职业闭店人”基本都具备一定的学历,要不断学习。学习什么?不是营销、不是管理,而是法律。“这一行,说白了其实就是在钻法律和政策的漏洞。”老顾介绍,他们所有项目,法定代表人都不是团队成员。法定代表人都是员工,俗称“小白”,多给点工资,在言语上哄哄,对方也就相信了。甚至于,有些法定代表人与他们这些幕后老板连面儿都没见过。这样,即便出了事,也是“小白”承担法律责任,还不起消费者的钱,就由他们来承担被限制高消费的风险。
●暴利利润高风险低预付费合同暗藏机关。
老顾说,“职业闭店人”其实干的是无本买卖。开店有商人投资,双方约定按比例分钱。他举了一个例子——连锁台球厅。一家地段好、规模大的台球厅,投入大概200万元,预付费卡起充金额至少1万元,但还是有很多人充值,为什么?因为充值就有附加服务,台球、案子都不要钱,还免费提供茶水,只收助教费,助教费可以用卡内余额抵扣,以此来吸引一大批人充值。接下来就是开分店,扩展规模,继续吸纳消费者办理预付费卡并充值,等充值的钱饱和了,逐步关店。从100家到80家到60家再到40家,之后断层式只保留1家,这家店一般在距离市区很远的地方,租金便宜,摆上几个台球案子,1名工作人员值守,连助教都不用。“消费者如果找来,我们会解释,我们是连锁店,别的店还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但一般来说,没人会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消费。”用很少的成本再维持一两年,最后的结果,没人消费、没有投诉、没有纠纷,关得干干净净。那么这样做的利润是多少呢?“我可以告诉你,只需要两年多,不仅能回本,而且利润可观。”至于风险,老顾说风险很低甚至可以说没有,因为当初在消费者签订预付费卡消费合同时,就有相关的条款,讲明如果是全国连锁店因经营不善倒闭一家店,会员服务会转到其他店。“现在有几个消费者充值预付费卡还挨个看合同条款?又有几个人为了几千元钱费时费力去打官司?”
老顾还提到专门圈老年人钱的健康理疗店。租一处门脸,装修得漂亮干净,放上几台理疗仪器,大批量进点便宜的鸡蛋、大米、锅等,以送礼物的方式把老人吸引进店里,免费做理疗。找一群经过培训的青年男女,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嘘寒问暖……给老人们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洗脑”。几次下来,开始推荐办卡,充值688元就送价值688元的祖传中医药液,舒筋活血,可以泡脚100次。这个所谓的药液,成本多少?0.1公斤的中药原液可以兑10公斤的药液,这个药液根本不值钱。可老年人为了这个环境、为了赠品,可能就会选择充值。一段时间后,健康理疗店人去楼空。老人们的预付费也打了水漂。
●风控预付费卡充值金额的设定也满是套路。
健康理疗店,一般充值金额从398元到998元不等;美容美发店,充值金额从1180元到5880元不等;台球厅,充值金额1万元到3万元不等……别小看这充值金额,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这些数额都是“职业闭店人”“智囊团”测算出来的。即便是充1万元赠1万元,在消费者看来很划算,可在“职业闭店人”的“规划”中,因为成本低,利润惊人,送再多也可以。
店内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定价也都有学问,让你永远不可能把钱全花完,总要剩下一点,但又不能支持下一次完整的消费,那消费者就要一直充值,成为死循环。
对于预付费卡充值金额和赠送金额,“智囊团”的人会从城市整体的经济水平开始考虑,最后具体到目标人群的年龄段和经济实力,充值金额不能过高,既让消费者能接受,还要保证利益最大化。最重要的是,如果将来闭店,这些人不会为了预付费卡里的钱四处维权甚至起诉到法院,这个就叫“风险控制”。一旦闭店,有的人可能会报警。“我们不怕这个,反正我确实没钱,经营不下去,但我还有其他连锁店,都可以承接服务。最怕是为了这点钱不依不饶的消费者,起诉到法院什么的,相对麻烦一点,但公司没有偿还能力,法定代表人也是随便找来的,我们无需承担责任。”
●衍生把店的数据做漂亮后卖店为“套贷”。
“‘职业闭店人’玩到的最高境界其实不是闭店,而是把预付费的钱吸纳到一定数额后,再把店里的‘数据’做漂亮,整体打包出售。”何为数据?就是流水账目清晰,每月都有多笔进账;按时缴税,绝不拖欠;没有司法风险。这个店看起来运营良性,经营比较好,这时候就可以按店面现有价值打折出售给其他人。“买主们不要消费者充值的钱,也不要赚到的收益,他们只要‘数据’好看,这些人用店面做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但他们并不想好好经营店面,贷款到手,慢慢让店萎缩,经营性破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套贷’。”老顾告诉记者,他经手的好几个项目最后都以这样的方式售出。
两年多前,老顾非常坚决地离开了“职业闭店人”团队,“‘职业闭店人’赚的是昧良心的钱,所谓的财富是建立在消费者损失基础之上的。”他这次肯站出来接受采访,主要也是提醒市民,谨慎选择预付费卡消费模式,因为便宜就是当。
培训机构突然跑路!遇“职业闭店人”咋办?
通报中,北京超莱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3家中介机构,为经营不善的教培机构“艺术伞”提供闭店服务。他们招募“背债人”贾某出任“挂名”法定代表人,通过递交虚假登记材料、隐瞒重要事实等手段,完成公司变更登记手续,帮助“艺术伞”金蝉脱壳。
无独有偶。在另一起案件中,韩某以类似手段为教培机构“木艺艺术”提供闭店服务。韩某通过招募张某作为“挂名”法人、股东,递交虚假登记材料等,为“木艺艺术”代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备案)。
据调查,“木艺艺术”支付的10万元“闭店服务费”,韩某分得6万元,“背债人”张某获利7000余元,其余费用则用于支付代课教师薪酬。
今年以来,职业闭店人参与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屡屡出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消费者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蓝色港湾的一家舞蹈培训机构,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于9月底闭店,其教师员工都毫不知情。
“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法人信息于今年8月悄然变更,现法人并非实际控制人。此后,该机构虽张贴“家长告知书”,但承诺的开设新校区与退费等措施至今未见兑现。
这类事件表明,职业闭店人利用合法程序作掩护,在早教、健身等预付费消费领域大肆行骗,已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变更法定代表人、健全破产机制等,本是为了让经营不善的经营主体合法合规退出市场。可如今,这些具有良好初衷的制度设定,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
剖析闭店企业、职业闭店人、背债中介、背债人这条黑灰产业链条,背债人虽然会承担债务、员工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风险,但大多可以逃避刑责。
一边是经济回报诱惑大,一边是违法犯罪成本低,这使得部分职业闭店人敢于铤而走险,在企业法人变更期间仍大肆促销,吸引消费者上钩,然后卷款潜逃。
对执法部门而言,“职业闭店”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度大。通常需要在消费者报案后深入调查,才能构建完整证据链,证实其是否存在恶意欺诈或逃避债务行为。
职业闭店人虽闭得了店,却难以避开恢恢法网。职业闭店人企图以所谓“巧妙”手段规避法律责任,实则是自欺欺人。在法治社会的框架下,法律的触角已延伸至每个角落,任何以合法形式包装的非法行径都难以遁形。
为有效遏制“职业闭店”乱象,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了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对预付式消费进行合理引导,为打击“职业闭店”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立法日趋完善的同时,强化事前监管至关重要。应尽快建立统一的预付费监管平台,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实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境,应要求其制定退费方案,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备,预先防范潜在风险。
此外,在企业法人变更环节,应加强审核力度,提升甄别“背债人”的技术手段,切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营造健康、有序的预付式消费市场环境。
对广大市场参与者而言,要铭记合法合规经营才是长久之道。坚守法律底线,以实际行动维护透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消费者要养成妥善保存合同、付款凭证、发票、通话录音及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的习惯。一旦遭遇“职业闭店”侵权,应立即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可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防止不法商家转移或隐匿资产。
培训机构频频暴雷,如何防范?
家长遭遇机构“跑路”,如何维权?培训机构“搬迁”或停业,能退款吗?超额预收费,该怎么监管?
针对这些学生家长关注的问题,记者邀请了律师团队,为学生家长解疑释惑,详解维权“6问”:
1问:培训机构“跑路”如何防范?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福建世礼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黄健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所收的钱应当存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缴费要做到全程监管。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强调要强化预付式消费经营者义务:一是设立“书面合同”的义务;二是强化“按约履行”的义务;三是明确“事中告知”的义务。《条例》同样也赋予了消费者合同解除权。《条例》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了专门罚则,明确由各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罚。对于预收费用后卷款跑路的,还将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同时,为防范预付资金被挪用、经营者卷款跑路,各地对预付式消费治理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值得借鉴推广。比如广东省惠州市校外培训“先学后付”监管平台于4月29日正式上线,全市首批9家校外培训机构被列为先学后付达标单位,率先实施“先上课、再付费”的收费模式。
福建典格律师事务所林毅彬律师: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需保持理性,审慎选择教育部门备案审批的正规培训机构,莫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同时,建议消费者主动与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在签订合同后再付款,并索要正规发票,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发票、收据、与经营者的沟通记录等凭证,以作为维权的重要证据。
2问:超额预收费该怎么监管?
北京观韬(厦门)律师事务所许炜律师:厦门地区相关部门有出台《厦门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应确保在平台发布的课程课时、服务项目、相关费用与培训合同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超过60课时的费用。预收费应通过托管银行的平台缴交至预收费专用存款账户。确因特殊情况未能通过平台缴交的预收费,应在费用收取后的3日内全额缴存至预收费专用存款账户。不得使用本机构其他账户或非本机构账户收取培训费用。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该《办法》尽管作了详细的列明,但对于惩罚措施这一块的规定却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针对此违法行为赋予相关执法部门更多权限。
3问:预付式消费“霸王条款”哪些情形无效?
林毅彬:“霸王条款”是预付式消费中的顽疾,消费者对此深恶痛绝。为此,2024年6月6日最高院发布《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对此问题给予积极回应,态度明确,列举了无效情形,规定下列“霸王条款”无效:一、排除消费者依法解除合同或请求返还预付款权利的格式条款;二、不合理地限制消费者转让预付式消费合同权利的格式条款;三、约定消费者遗失记名预付卡后不予补办的格式条款;四、约定经营者有权单方变更合同实质性内容的格式条款;五、免除经营者瑕疵担保责任和赔偿责任的格式条款;六、排除消费者住所地法院管辖,不合理增加消费者维权成本的格式条款。
4问:遭遇“跑路”如何维权?
黄健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卷款跑路,不仅可能涉及民事诉讼,部分培训机构的经营模式可能同时涉嫌非法集资、挪用资金甚至合同诈骗等情况,学生家长还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公安机关根据不同的案件情况和性质,决定是否立案并启动刑事程序。对于遭受损失的学生家长,也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及时保全机构财产,通过诉讼手段追究机构的法律责任。
林毅彬:因情势变更导致预付式消费合同解除、退款的问题是很普遍的。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退还未消费的预付款余额。《预付式消费纠纷司法解释》则赋予了消费者更多法定解除的权利,并明确了退费计算标准。比如,突然变更经营场所、频繁更换经营者,以及消费者身体健康因素等预付式消费合同发生情势变更情形的,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经营者退款。
5问:遭遇“搬迁”或停业能退款吗?
林毅彬: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30天在经营场所、网站、网店首页等醒目位置进行公告。当商家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商家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消费者有权选择继续履行合同或者由经营者退还未消费的余额部分。消费者是否有权要求退款,主要取决于合同有无相关约定,以及搬迁是否影响消费者按照原合同获取商品或服务的等值性和便利性。
6问:遭遇“职业闭店人”如何维权?
林毅彬:“职业闭店人”在明知机构经营不善即将闭店的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将原来的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脱离原法律关系;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消费者若发现商家停业、失联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应及时向当地消协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若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及时向警方报案。必要时,可及时起诉。
许炜:《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规模发卡企业、集团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应确定一个商业银行账户作为资金存管账户,并与存管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同时,应强化资金监管,增加对预付费商户的资金监管频次,适度提高资金监管比例,规范资金提取流程,确保收费全部进入监管账户。通过持续监督和反馈机制,从源头上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资金被“职业闭店人”不当使用。
消协提醒:防范职业闭店三点提醒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对消费者做出三点提醒。
●预付费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
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费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做出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预付费式消费务必签署书面合同
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22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遇有闭店操作先留证再投诉
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当地消协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法学专家:“闭店圈钱”趋向职业化追责成难题
作为法学方面的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焦艳玲教授也在研究“职业闭店人”的消费圈钱新套路。她告诉记者,“职业闭店人”是借助预付费式消费圈钱新模式衍生的一种“职业”,其借助“合法经营”的假象,实现非法占有消费者钱款的目的,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无论追究经营者的民事、行政抑或刑事责任,都可能遭遇责任认定的难题,而关键的卡点在于消费者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经营者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其闭店的行为具有异常性。
在“闭店圈钱”已然具有职业化倾向的趋势之下,焦艳玲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针对消费者投诉进行重点调查,对预付费式消费下经营者停业、闭店转让、变更服务场所的行为进行跟踪,并对法定代表人和股东身份进行查实,以杜绝“职业闭店人”虚假骗取公司登记和虚假清算注销公司登记的行为。对于未消费的预付卡余额,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还。若经营者是个体工商户,消费者追索的对象相对明确。若经营者为公司,消费者追索则相对复杂。倘若公司闭店,消费者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公司未经清算就注销登记”的规定,要求股东承担退赔责任。
倘若公司股东将股权转让之后又闭店的,就如老顾所言将店铺数据做好后打包出售“套贷”关店,那么消费者可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未缴纳出资的股权转让制度,要求公司的现股东和原股东承担退赔预付卡余额的责任。
极目新闻综合新华社、潇湘晨报、天津日报、海峡教育报、四川在线
(来源:极目新闻综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