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吐槽殡葬广告打到医院急诊室,民政局称是官方热线防黑中介坑人,网友:这也太着急了
2024年12月28日,大连一市民发现,在当地一医院急诊室墙上有殡葬服务的广告,其认为,“治病救人的地方,殡葬业务推到那里去了,让人看了心里不舒服,这是否欠妥。”
在该市民提供的图片中,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市民所称广告为“大连殡葬24小时服务热线”,其载明了服务内容为“殡葬政策解答、殡仪服务咨询、殡仪事务监督”,落款为大连市民政局。
据大象新闻,大连市殡仪馆工作人员表示,数字化殡葬服务平台覆盖整个大连市的各大医院,系民政部门新上的一个服务。
对于该新服务的相关细节,12月30日,潇湘晨报记者致电大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大连市有一些殡葬一条龙服务中介,有些是不法的,他们私自拉活儿,跟市民漫天要价。”
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市民的亲人离世,当时肯定心情悲痛,没有那么多时间研究办殡葬业务的正规流程,所以一些市民采用了黑中介,价格比较高,事后投诉也很难退款。”因此,在接到多个类似投诉后,大连市民政局推出了该业务,“我们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老百姓,希望他们不要上当受骗。”
对于市民认为的“打广告”,工作人员解释,“那个并不像网上说的是个广告,其实是一个政策咨询电话,如果市民的亲属不幸过世,他们人都是懵的,不知道需要办什么手续,办完手续后需要怎么做。如果打这个热线,工作人员就会详细告知一步步的流程,这样市民可以尽快把该办理的办理完,多点时间陪伴逝者。”
对于市民声称的广告贴在急诊室外面,工作人员称,“我们的宣传板没有贴在急诊室里面,是在急诊室外面的墙上离急诊室很远,而且图片以绿色为主,没有用黑白这种颜色来影响市民情绪。”
工作人员补充,该热线有投诉通道,如碰到黑中介,也可以拨打该热线进行投诉,民政部门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等职能部门联合调查。且相关公众号上还可查询寿衣等殡葬物品价格,让这个行业能更加透明。
对于部分网友建议其将热线告知急诊医护人员,在有需求时向医护人员询问,该工作人员认为,“急诊的医生护士时间都很宝贵,所以投放宣传板能不影响医护人员工作。”
另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有媒体发布视频称,辽宁大连有市民吐槽“大连殡葬服务广告打到了医院急诊室,感觉心里不舒服”。视频显示,市民吐槽的展示牌上写着:“大连殡葬24小时服务热线”“殡葬政策解答”“殡仪服务咨询”“殡仪事务监督”,下方写有“大连市民政局宣”。
2024年12月30日,大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部工作人员回应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网传视频中的展示牌并非“广告”,而是由政府部门在大连市的医院投放,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正规殡葬信息咨询服务,以免被“殡葬黑中介”坑钱。展示牌没有设置在急诊室内,而是放在急诊室外,旁边还有医院的公告信息等。考虑到患者和家属的心情,展板采用绿色作为主色调,避免引人不适。
该工作人员表示,“大连市殡葬服务热线”的工作人员会为寻求咨询的市民提供指引服务,例如指导市民如何准备相关材料、如何联系就近的殡仪馆等。热线工作人员会尊重市民的选择,不会推销商品,更不会“强买强卖”。当地殡仪馆的定价在政府部门的监管范围内。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置这些展示牌的起因,是曾有市民反映部分医院有“殡葬黑中介”流窜,希望政府部门能提供正规的引导服务,帮助百姓解决燃眉之急。市民若遭遇此类“黑中介”,也可以直接向“大连市殡葬服务热线”投诉举报,相关部门可以更高效地介入处理,避免投诉无门。
光明网时评
殡葬“广告”打到急诊室,这也太着急了
近日,有媒体发布视频称,辽宁大连有市民吐槽“殡葬服务广告打到了医院急诊室,感觉心里不舒服”。对此,大连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回应称,网传视频中展示牌并非“广告”,而是由政府部门投放的,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正规殡葬信息咨询服务,以免被“殡葬黑中介”坑钱。热线工作人员会尊重市民的选择,不会推销商品,更不会“强买强卖”。
搞了半天,原来这个让老百姓感到不适的殡葬“广告”,来头还不小。然而,仅仅因为是民政部门投放的,就没有毛病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越是“名门正派”,就越是应该有起码的边界感。
急诊室是什么地方?相信去过医院的人都晓得。生死未卜,辗转起伏,焦灼不安……这是人生的分水岭,也是人性的磨刀石,转瞬之间,可能会从希望的高峰坠入绝望的谷底,也可能会经历悲喜交集的体验。
对于这个充满紧张、焦虑的地方而言,突然植入的殡葬广告,无疑就是一种“无礼的打扰”,乃至“粗暴的干预”。家属还在揪心揪肺,希望出现奇迹,而殡葬部门却已经摆好姿势,准备接收,这未免也太着急了。
不必讳言,很多人最后或许抢救不回来,而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也都清清楚楚,但问题是,哪怕有一线生机,人们都会全力以赴,而不会想到去咨询什么殡葬服务。必然要做的不等于是眼下要做的,慎终追远那也得等走到终点之后。
人家还在苦苦煎熬,你却把“后事”安排了,甚至还说什么明码标价。也有人说,民政部门这份“广告”很周到,既有政策问答,也有服务咨询,还有监督功能,多方便呀。其实不然,场合不对、情绪不对、感觉不对,则服务越是周到,就越是惹人反感。
里边的道理浅显得很,这其实涉及一种可贵的感知能力。即对病患者和家属处境、情绪的准确把握,以及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医生也好,民政人员也罢,可能平素见惯了生老病死,“钝感力”要比一般人强,但不能也如此去要求病患者和家属。
说到底,民生工作不是单纯把工作做完、把信息送到就结束,尤其是关涉到生命关怀之事,必须有所敬畏。有关部门在进行政策宣传时更应当多一些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照顾好老百姓的处境和情绪,才算是真正把工作做好。
就此事而言,殡葬服务的展示牌并不是不可以投放,提供规范的、价格有约束的殡葬服务,也是老百姓需要的,但在操作上不妨多一些分寸、多一些精细化思维。比如把宣传栏挪到导诊台之类的“非敏感区域”,或安排工作人员对接答疑,这些都是比“急诊室打广告”更恰当的解决方案。
红网评论一
殡葬广告打到了医院急诊室?初衷虽好,方式需更人性化
近日,大连一市民在医院急诊室发现殡葬服务信息的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对此进行了回应,称该信息实为“大连殡葬24小时服务热线”,旨在方便群众,并打击不法殡葬服务中介。然而,这一初衷虽好,但宣传方式却引发了市民的普遍不适,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推广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服务效率与群众心理感受?
从服务初衷来看,民政部门推出数字化殡葬服务平台并覆盖全市各大医院,无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它能够为市民提供便捷、规范的殡葬服务咨询,避免在亲人离世时因信息不对称而陷入困境;另一方面,通过打击不法中介,也能够有效遏制殡葬行业的乱象,维护市场秩序。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民政部门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问题在于这一服务热线的宣传方式是否恰当。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神圣场所,其氛围和环境都应以带给生命希望为主。而殡葬服务信息的出现,无疑与这种氛围格格不入,甚至会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在急诊室这样的敏感区域,患者和家属正处于最为焦急和脆弱的时刻,他们期待着生命的奇迹,希望亲人能够康复。而殡葬服务信息的出现,无疑是对这种希望和期待的沉重打击。
这一事件也暴露出在推广公共服务时存在的某些误区:往往过于注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而忽视了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在推广殡葬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细致,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感受和需求。例如,可以考虑将服务热线的信息张贴在医院的非敏感区域,或者通过医院内部渠道进行宣传,由专业人员与有需要的患者家属进行对接。这样既能够方便群众获取服务信息,又能够避免对医院氛围造成不良影响。
在推广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方式和方法的人性化,以温情为尺,以尊重为度,充分考虑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对于数字化殡葬服务平台是否要在医院急诊室外面进行宣传推广,确实值得商榷。医院应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在推广服务信息时也需以温情为尺,以尊重为度,让服务热线在需要时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这给我们带来思考,公共服务要做到既高效又温暖,那么如何在服务效率与群众心理感受之间找到那条微妙的平衡线,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红网评论二
急诊室张贴殡葬“广告”?莫要好心错位办了坏事
近日,有媒体发布视频称,辽宁大连有市民吐槽“大连殡葬服务广告打到了医院急诊室,感觉心里不舒服”。视频显示,市民吐槽的展示牌上写着:“大连殡葬24小时服务热线”“殡葬政策解答”“殡仪服务咨询”“殡仪事务监督”,下方写有“大连市民政局宣”。
急症室是救死扶伤的场所,是生命与病魔争分夺秒激烈抗争的地方,更是无数亲属心急落泪的地方。在这里出现殡葬广告,无疑是一种极不恰当的行为。
工作人员解释,这不是广告,是服务热线,出发点是为了老百姓。大连市民政局方面表示,此前接到多个关于殡葬一条龙服务中介不法行为的投诉,这些中介私自拉活、漫天要价,市民在亲人去世、心情悲痛时没时间研究殡葬正规流程,容易误选黑中介,事后还要面临投诉难退款问题。因此民政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市民了解正规的殡葬服务流程,避免上当受骗。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项为民考虑的便民服务,但“考虑”的内容有所缺失,导致了民众的强烈不满。
急诊室是一个承载着患者及其家属巨大希望与焦虑的特殊场所。每一位患者被送到急诊室时,家属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治愈的强烈渴望。医院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医疗救助,给予患者和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然而,墙上的殡葬广告打破了这种应有的氛围。医院可能原本希望通过引入殡葬服务相关信息,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结果时能提供一些“后续服务”,但却忽略了在急诊这个充满希望与挣扎的地方,这样的“广告”是多么的不合时宜。这是对患者生命尊严的一种潜在轻视,也极大地伤害了家属的感情。他们本就为患者的病情心急如焚,看到殡葬广告就如同被提前宣判了失败,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另外,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殡葬服务的管理和推广也有着关联责任。初衷是想要让殡葬服务更加贴近民众需求,确保在生命终结时有妥善的安排,避免家属在遭遇失去亲人的创伤后又被黑中介欺骗,但在与医院合作或者允许这样的广告进入医院急诊室时,没有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去考虑。没有意识到医院急诊室的特殊敏感性,这一特殊场所与殡葬服务的衔接点被错误地放置在了最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
患者家属、医院、民政局各有各的苦衷,如何平衡“服务”和“民众心理感受”,还需要我们耐心探寻。个人认为,医院需要认识到自身场所的限制,注重人文关怀细节,强化公共区域内容管理的敏感性,在考虑与其他服务进行衔接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以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尊严为首要原则;民政局则需要重新评估殡葬服务宣传推广的方式和场所,在保障殡葬服务正常开展的同时,要注重民众的心理感受,选择合适的宣传途径,比如社区宣传、网络平台宣传等,远离医院急诊室这类特殊的、充满希望与生命张力的场所。
作为民众,看到“热心服务”无疑是暖心的,但也希望个体的情绪能被充分考虑,被重视。此次事件提醒我们,相关部门在履行职能、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每一项决策都需要以人为本,避免因好心办坏事而冒犯了民众。
极目新闻综合红星新闻、大象新闻、潇湘晨报、光明网
(来源:极目新闻综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