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掀起东盟投资热,专家:不出海就出局,瞎出海也出局
“不出海,就出局”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真实写照。在近日召开的第82期北大国发院MBA讲坛上,多位专家揭示了中国企业出海热潮的原因,其中,国内“内卷式”竞争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成为两大动因。
对出海投资建厂,专家提醒,尤需警惕政策、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风险,事先要做好调研。
第82期北大国发院MBA讲坛现场。
“Made in China”遭受个别国家抵制,从卖全球到全球设厂
“如果产品上印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产品也许根本卖不到一些国家。”艾丰工品供应链管理公司创始人陈宇翔在论坛上说道。
陈宇翔描述的现象背后是一些国家抵制中国产品、去全球化的行为,而这也成为了中国企业出海投资设厂的一大动因。中国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海外业务协同负责人兰春玉在讲坛上谈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解决本国“产业空心化”、推动制造业回流,升级对中国出口产品限制,客观上催化了中国企业出海寻求新市场。
讲坛上,多位专家预测,特朗普2.0推出的关税政策或更加强硬。目前美国的最惠国平均税率为3.4%,非最惠国平均税率为32%。不过根据调查中约有80%的企业反对加征关税,仅20%支持。为尽可能地降低关税成本,美国或渐进、分批加征关税。
据了解,以前,企业出海的模式是产品出海或者是低附加值生产环节转移至海外。当下,主要为了规避因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链断裂风险,中企主动或被动调整,将更多供应链环节转移至海外,甚至是在海外投资设厂。此外,品牌出海也在成为一种新模式,企业将品牌、产品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以建立品牌形象,实施本地化策略,从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除了贸易摩擦,在国际层面,全球格局深刻变化构成投资设厂出海重要背景。”兰春玉说,全球科技革命驱动产业发展模式和策略变化,新科技和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引起全球贸易模式和产业布局的重组。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企业出海,部分产业正在从发达国家向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转移,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内的企业层面,兰春玉谈到,为应对国内市场激烈竞争“内卷化”现象,寻求新的增长机会,出海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选项之一,到其他国家实施“降维打击”,竞争优势也许更明显。
上述“动力”也早已转化为行动。据业界统计,中企海外收入总额已接近10万亿元,占企业总营收比重持续上升。2023年,超过3500家A股上市公司开展了海外业务,占比超过66%,创下历史新高。
在拉萨综合保税区内即将销往尼泊尔的国产新能源车。新华社发
全球增长分化,东盟经济“异军突起”
公开数据显示,东盟五国(印尼、马来西亚 、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2022年GDP总量同比增长5.5%,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2.7%)、新兴市场(4.0%)和全球平均增幅(3.5%)。2023年东盟五国实际GDP同比增速达到4.0%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4年增速将达到4.5%,世界经济论坛预测2030年东盟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对于全球增长分化的2024年,东盟经济却如日方升,兰春玉表示震惊。她谈到,东南亚作为亚洲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增长、人口红利、消费潜力、地理位置、贸易合作、历史文化等优势都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前景。
据了解,东盟人口数量约6.8亿,平均年龄为30.2岁,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8.8岁,欧洲是44.5岁,东盟人口红利显而易见。另外,东盟具备良好的投资政策,普遍接受以经济和发展为中心的倡议,大多采取平衡外交的政策,不“选边站队”,有效降低了地缘政治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基于上述种种优势,东盟已成为中企出海的重镇。中上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业务的中国上市公司中,有40.7%选择在东盟国家开展业务,明显高于第二名的欧洲(占比20.5%)。
南都记者关注到,2022年,中国对东盟十国直接投资存量达15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当年直接投资流量为186.5亿美元,从国家来看新加坡居首位,占存量总额的47.5%。从行业构成看,主要投向制造业、租赁商务服务、批发零售业等。2023年,美国企业研究所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四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投资达到17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3.3%。
成都国际铁路港(无人机照片)。随着一条条国际航线开通,一趟趟国际班列飞驰,在全球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西南五省区市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势产业提档升级,“西南造”加速出海,书写开拓国际市场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企业出海投资设厂有风险,实地考察很关键
据了解,国内某知名品牌电动车企,由原本的“产品出海”向“投资建厂、完善物流”的“全产业链出海”模式转变。该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立生产基地,扩展产能布局,提高本地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同时与当地企业集团合作,加强本土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在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达到30%—40%,位居第一。
南都记者注意到,像上述这样成功的出海案例还有很多。但在兰春玉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出海投资设厂就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政治风险、营商环境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不足、企业融资难、融入当地社区困难、投资机会信息获取难度大、外汇管制等难题与挑战。
在政治风险方面,部分东盟国家的国内政局存在不稳定因素,包括政党换届引发的政策连续性问题以及腐败问题等,或将对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在营商环境方面,企业赴东南亚国家投资还可能遭遇懒政等问题,增加企业经营风险,部分东南亚国家办事程序不正规;在融资方面,部分东南亚金融机构融资服务不足,中资银行覆盖面有限,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高,从而产生潜在风险隐患;在文化方面,东南亚国家中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原始宗教交汇并存,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区文化,如不深入了解和融入,则易产生潜在风险和隐患。
因此,兰春玉建议,企业需要更多了解东盟投资机遇,有条件的可以赴海外参加相关活动、出海实地考察。目前国内也有与出海相关的论坛,企业可以通过此类活动了解海外动态。
此外,商务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学会副会长、贸易数字化专委会主任邵宏华在讲坛上谈到,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出海的一种新趋势,数字化是出海的最大变量和最大红利。他建议企业要走融合创新、优势叠加的道路,比如线上线下一体化、贸易和投资一体化等。
“大航海时代,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现在是不出海就出局,但瞎出海也出局。世界在变平,也在变软,世界在变得更智能。”邵宏华在发言最后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