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卖早高峰地铁座位,可怕的是这种“黄牛”思维
极目新闻评论员 石平
上海一男子开价5元,出让早高峰期间的地铁座位。12月31日,当事人周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是一名上班族,目前已给一名乘客两次有偿占座。上海地铁则回应,不支持类似行为。(据2024年12月31日极目新闻报道)
相关截图
数日前,网友“临港小王子”在社交网站发表帖子称,出让上海地铁16号线滴水湖至龙阳路方向的早高峰座位,“约定好车厢,你坐我站”,还告知了自己所乘坐列车的到站时间。帖子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调侃称“大城市机会多”“有点心动,问价”。
不过,从目前舆论来看,绝大多数网友并不支持其行为,连个座位都拿出来卖钱,这到底是怎么想的?或许,其不过是想利用上下班的时间,顺带赚个占座费。但是,拿座位换钱的行为,破坏了规则。黄牛是指通过抢购热门商品或预约服务并加价出售来获取利润的人。其实他的行为与黄牛无异,增加了出行人的成本,破坏公平,属于不正之风。
乘客在地铁上先坐先得,自己下站了,座位就不属于他的了,这是基本规则。地铁座位严格来说属于地铁运营者,自己并没有倒卖的权利。如果有乘客需要座位,提倡乘坐人依据社会公序良俗,给老弱病残孕让座。
据其所言,两次占座出售获利10元,说明市场需求并不高。再加上耗费时间寻找乘客的成本,收益根本就不大。地铁发车有一定的频率,再加上要匹配车厢、匹配乘坐人等信息,本身是效率极低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有占座者在车厢当场叫卖座位,又该如何管理?座位“市场化”以后,只会造成乘车秩序的混乱。
或许,这个市场非常狭小,根本赚不到钱,大家都来效仿的可能性并不大。有人赚不到钱,就会退出这个“赛道”。但是,此举无疑激发了公众的焦虑情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资源,都不该如此用金钱来细化衡量,拿公共资源“卖钱”,只会破坏规则,导致人与人之间变得愈加功利和冷漠,让社会缺乏基本的人情味。
更可怕的是这种“黄牛思维”,入侵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黄牛已经从火车票等,蔓延到了网球场、文博场馆、演艺票、体育赛事、医院挂号等。甚至,一些小区或景区的公共停车位,也有人提前强行占据,然后再加价倒卖,从中牟利。
对此,公众应该自觉抵制这种不正之风。没有买卖,就不会有破坏规则的事情发生。地铁方面称,不支持类似行为。其实,地铁运营者更应该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不妨将禁止加价倒卖座位纳入相关条款。如果占座售卖者屡教不改,不妨拉入黑名单管理。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