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42个 民治街道这一项目入选全国民生工程案例
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 韩晓宇 伍霓虹 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十二届民生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正式发布了“2024年度民生工程”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42个案例入选,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三共”助力“一老一小”协同发展》项目名列其中。
据了解,民治街道是深圳典型的高密度城区,常住人口达75.2万人,现有0-3岁婴幼儿2.64万人,老年人5.4万人,近年均以超8%的速度递增。解决“一老一小”的养老育幼问题,成为最现实、最紧迫、最突出的民生大事。近年来,民治街道以“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为目标,深化“一老一小”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一老一小”特色服务品牌,让更多家庭得以“轻装前行”,为深圳“一老一小”服务改革提供了民治样本。
“宜老宜小”联动供给 打造老小同乐阵地
在深圳,“带娃”是不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如何统筹解决养老和托育两大难题,解放老年人被带娃捆住的晚年生活,同时让婴幼儿享受专业、科学的托育照护?民治街道在打造“宜老宜小”共同去处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以“深圳样板”为标准,民治街道打造了全市首个“一老一小”服务示范点和“一老一小”综合服务中心,嵌入式建设社区公益托育点、公办托育机构,打造养老托育综合体。同时,在辖区14个长者服务阵地、39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全覆盖开设“一米高度”儿童友好区域,基本形成15分钟“一老一小”服务圈,实现了空间、平台、志愿力量、服务队伍、社会资源的共融共享。在这些老幼咸宜的养老托育综合体内,月均开展“一老”带“一小”、“一小”伴“一老”写书法、做手工、献爱心等活动达50余场,每月服务覆盖3万人次。
“益老益小”融合服务 建立全龄服务机制
民治街道瞄准“一老一小”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民生微实事、活力资金、福彩公益金、慈善基金等渠道,年均投入资金超500万,开展各类活动千余场,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益老益小”。今年,街道为2.5万名长者签约了家庭医生,为1.8万名长者开展免费体检,设立老年人家庭病床数202张,为423户长者完成适老化改造,年均长者助餐服务量突破4万人次。辖区托位总数增至2393个,年均开展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活动200多场,受益家庭达1300余户。街道创新“定格+”治理服务模式,将辖区划分成76个片区格,组建包含“四长两专一志”等多元力量的困难群体排查帮扶小组,发挥164支先锋服务队、“红小荔”助老扶幼志愿队等力量,为“一老一小”困难群众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多元化、定制化志愿服务4926人次,年均帮扶困境儿童、特殊困难老人1891人次。此外,街道还积极链接热心公益的法律、心理、教育等专家,打造民治“助老扶幼专家公益服务团”,年均提供公益咨询、个案辅导等专业服务1300余人次。探索“医养育”融合服务模式,社康与长者服务站点、托育机构100%签订“一对一”医养结合、医育结合服务合作协议,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等专业医疗服务送进服务阵地,让“一老一小”更有“医靠”。
“亦老亦小”协同保障 提供智慧精准服务
民治街道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护小”服务新模式,搭建“一老一小”智慧云平台,推动条块联动,建立起“一老一小”数据分析、健康监测、风险预警、康复护理、专业照护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实现“一老一小”约8万余人的信息动态管理、服务靶向输送。携手深圳科技龙头企业,在“一老一小”服务阵地搭建智能物联网、钛准定位、火柴人三大系统,配置智能机器人、场景传感器等智能设备,打造智能居家服务样板间,构建起安全防护、日常起居、休闲娱乐等N个“一老一小”智慧服务应用场景。成功引入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专业度强的社会力量、公益慈善等社会资源进入养老托育服务领域,初步构建起“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多层次、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不断优化,“一老一小”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民治街道将推动完善具有深圳特区特色的养老托育“联动供给、融合服务、协同保障”一体化发展格局,将“一老一小”的美好向往变成现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