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聋哑骑手“跑”成“送单王”,一个月1700单的秘诀是……
今年26岁的孙浩钦,是成都玉林站点的一位聋哑骑手。 入行不到半年,一天最多能跑80多单,一个月能跑1700多单。就凭这股劲儿,每个月他都是站点的外卖“单王”。 对身体健全的人来说,送外卖就像“升级打怪”,要抢单、要等餐、要爬楼,不能撒、不能凉、不能超时……而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外卖小哥来说,更是困难重重。 很多人好奇,孙浩钦是如何做成“单王”的。
▲孙浩钦
勤劳小哥:
随时开启“暴走模式”
27日中午12点,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南三段的外卖站点上,此时很多外卖小哥已经开始午间休息,孙浩钦才刚刚回来。不过,他还不打算停,又顺手接了一个很近的新单子,手上这一单外卖要送到隔壁一条街的某个小区,还有几分钟就要到送达时间了。
“注意安全哈,送完这单就过来啊。”40多岁的站长兰义明拍拍孙浩钦的背,靠近他耳朵提高了音量说道。原来,虽然孙浩钦打小就有听力障碍,但他还残存了一点点听力,提高嗓音后,他仍能获取一丝外界的声音。
▲孙浩钦(左)与站长兰义明
兰义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孙浩钦是一个特别肯干的小伙子,有时候早上大家才开始工作,他就起来送了好几单外卖。今年7月份,孙浩钦被美团推荐来到玉林站点工作,短短几个月就做成了站点的“单王”。他随时开启“暴走模式”,一天最多能跑80多单,一个月一般都有1500-1700单的成绩,收入早已过万。
另一边,到达指定小区门前,孙浩钦通过观察物业工作人员手势接收到“车要停在外面”的信号后,迅速将车辆停放在小区门口。对方张嘴似乎在询问什么,他立马用手机迅速打出“我是聋哑骑手”的字样,然后展示外卖平台的订单信息,这才通过放行。顺着手机软件的指引,他在小区外观相似的楼中找到了相应的配送楼栋,又在等待电梯上花费了两分钟的时间,十分惊险地赶在规定时间前送达。因为不能打电话沟通,孙浩钦敲敲门把外卖放到门口,并在平台给客人发送已经送达的信息。
这样一单下来,约十几分钟后,孙浩钦才匆匆赶回快递站。
破除困难:
加倍的努力和过人的记忆力
尽管身有残疾,孙浩钦每天仍和绝大多数正常骑手一样,早出晚归,在繁华的玉林奔波忙碌,把订单送到千家万户。和一般骑手不同,聋哑人骑手在工作中面临的首要困难是沟通,在采访中也是这样。虽然面对面看着,但红星新闻记者和孙浩钦的采访形式与众不同,坐在不大的办公室里,拿起手机添加了微信,就开始“聊天采访”。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孙浩钦打字多使用手写,速度较慢。有时,为了提高效率,他会较多地使用输入法联想,但这样呈现出的句子又容易“乱码”。更难的是,大多数聋人日常使用的语言是手语,而孙浩钦因为家庭原因一直没有学手语。
通过这样的“聊天采访”,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他年纪轻轻就早早走进社会,在成为外卖配送员之前,他什么工作都尝试过——建筑工地混凝土工人、水电防水工种的辅助工作者、机器操作工、快递员、餐馆服务员、洗碗工、洗车店补胎工……但都因为语言沟通障碍,没能做得长久。今年,孙浩钦想试一试做外卖骑手,没想到一不小心就做成了站点第一。
成为站点单王的秘诀是什么?孙浩钦说他没有诀窍,只能靠不断地努力。现在,他也从长期送餐中掌握了规律。一般送餐时,如果有指定送餐位置的订单,送到后他会给顾客拍照并发短信。如果对方没有指定位置或者位置不详细,每次到楼下时,孙浩钦则会先联系站长或者站点的工作人员,请他们联系到顾客,提前告知送餐员是一位聋哑人并沟通好送餐细节。
在兰义明的印象中,勤奋是孙浩钦身上最大的亮点,“每天都要送14、15个小时,别人想偷懒的时候,他都没有抱怨继续工作。”据站长和同在站点的同事们介绍,孙浩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记忆力很好,常常送外卖去过某栋大厦或者哪个小区,再送一次基本不用问路就能很快找到地点。
“特殊照顾”:
站长专门建立了听障微信群
“密码门他进不去,快帮忙给客户打个电话。”说话间,兰义明的微信群响起了叮咚的消息提醒,原来另一名聋哑骑手遇到了沟通问题,需要有人帮助和客户解释说明。
兰义明说,在送餐前提前给顾客编辑好短信,告知餐送到时会给用户打电话再挂掉,但也不能完全避免用户没看到短信等意外情况发生,所以出现订单超时、被投诉等情况也不少。此外,也会遇到少数不讲理的客人。因此,聋哑骑手也需要站点的后台支持。
据了解,包括孙浩钦在内,现在美团玉林站点总共有6位残疾骑手。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在送餐时遇到的紧急情况,站点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为他们提供后台支援。“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这种情况,很多问题我们解释之后就解决了,但还是有少数不理解的人给骑手投诉。”兰义明说,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会帮助残疾骑手在平台进行申诉。
据悉,截至2024年11月底,美团在职的残障骑手已达到8507名,其中听障骑手达6758名,占比达到79%。在国内外卖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台近期上线了IM(即时通讯)在线沟通,配合声音转文字的技术,让用户在下单时可以提前了解骑手的身份,减少误会。
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升级很不错,现在“聋人微信群”还接受残障骑手们的“吐槽”,生活中的不快、工作中遇到的感受大家都喜欢在这里宣泄。兰义明说,聋哑骑手遇到的种种挑战无法仅靠加强公众宣教,提倡大家对聋哑人骑手多一点包容和体谅,就能够化解。建立微信群只是一桩小事,如果能够立足他们的现实境遇,从多个层面开展温度与效度并重的治理,才能更好帮助他们消除职业道路上的障碍。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