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殡葬宣传进医院,公共服务还应更人性化一些
在具体的宣传策略上,不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做到更人性化、更具人文关怀,充分顾及到市民的情感需求与接受程度
近日,有媒体发布视频称,大连有市民吐槽“大连殡葬服务广告打到了医院急诊室,感觉心里不舒服”。视频显示,市民吐槽的展示牌上写着:“大连殡葬24小时服务热线”“殡葬政策解答”“殡仪服务咨询”“殡仪事务监督”,下方写有“大连市民政局宣”。
此事发酵之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认为此举有失妥当,对逝者及其家属缺乏基本的尊重和共情。事实上,从当地民政局的回应来看,所谓“殡葬服务广告打到了医院急诊室”,其实存在着不小的误解。
首先,这并非商业性质的推销广告,而是当地民政部门推出的咨询热线展示牌,目的在于引导市民选择合规的殡葬服务,避免被不法黑中介坑钱。其次,宣传内容没有设置在急诊室内,而是放在急诊室外,旁边还有医院的公告信息等。
从理性的角度看,对殡葬服务热线进行公示宣传,初衷无疑是积极的。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黑中介的乱象屡见不鲜,其流窜拉客的不法行为,不仅会给逝者家属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增加其心理负担,扰乱市场秩序。
在医院这样的特殊场合,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宣传,向可能需要殡葬服务的市民提供正确的信息资讯和指引,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规范殡葬服务市场,遏制黑中介乱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当然,市民对于这类宣传展示牌产生不适感,也不能简单归咎于他们过度敏感。
尽管在医院里,生死离别属于常态,但这毕竟是救死扶伤的特殊场所,尤其是急诊室,更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前线。在这里,人们更渴望看到的是生命的希望。即便宣传板并未置于急诊室内,而是在急诊室外,但在紧张的抢救氛围下,殡葬服务的宣传内容,也难免会给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无形中增加一些精神负担。
所以,当地民政部门的初衷虽然值得肯定,通过“权威发布”式的宣传来规范殡葬服务,也很有必要,但在具体的宣传策略上,不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做到更人性化、更具人文关怀,充分顾及到市民的情感需求与接受程度。
比如,在宣传场地上,可以选择更为适当的场所,而不是靠近急诊室的区域。在医院外,还可以通过多种线上渠道来宣传和引导,让殡葬服务信息更加透明化;再比如,对于宣传展示牌的设计和内容,可以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给市民造成推销殡葬服务的印象,从而减少可能引发的误解与不适。
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对殡葬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中介行为,不断提升殡葬服务市场的规范性与透明度,确保有殡葬服务需求的市民,能够随时便捷地接触到正规、可靠的服务机构。
此次事件也是一个提醒:政府部门在进行公共服务宣传时,要在理性和情感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考虑传播效率,也要照顾到市民的心理感受。特别是在生死大事面前,多一些共情,才能少一些误解,让公共宣传和民意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志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