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福洲大道望牛亭公园公交站路段整治前后。
建安一路压印混凝土人行道整治前后。
新安中学高中部(国丰路)拉毛混凝土人行道前后。
道路作为城市有序运行的基础设施,其养护管理的强化与平安通畅的保障,不仅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市民出行安全感与幸福感。近年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以下简称宝安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宝安建设民生幸福城工作部署,积极回应民声所呼,以小切口撬动交通管理大提升。面对汛期期间,市民对路面坑洼问题的强烈关切,宝安管理局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持经济、实用、美观等精细化管养理念,部署开展“混凝土养护”专项行动,即创新混凝土使用工艺,全面深入整治路面坑洼问题,让辖区路容路况焕然一新,市民出行更“丝滑”。
“轻重缓急”统筹推进、精准施策
宝安建区历史早,辖区内道路存在着年代新旧不一,部分权属不清的现象。随着近年来宝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加之各类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开展,道路承载负载率日益加重,导致区域内道路坑洼破损等问题时有发生。
深圳漫长的汛期更是对宝安道路带来严峻考验。部分道路因早期设计标准偏低,每逢雨水季节,便易遭受重创,沥青道路基层损毁、水泥路面坑洼断裂、人行道板砖松动、下沉乃至碎裂,种种问题接踵而至。这些问题潜藏着机动车爆胎、骑行者失衡摔倒、踩踏后溅水等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市民出行的便捷与安全。
为全面解决路面坑洼问题,宝安管理局秉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的理念,深入一线开展细致调研,结合道路路况检测结果、日常智慧巡查数据较为强烈路段等相关信息,科学制定年度混凝土养护项目库。在此基础上,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实施滚动养护计划,确保每年完成不少于10万平方米的道路混凝土养护维修,以实际行动回应民生关切。
宝安管理局还根据不同道路的情况“因路施策”,实施路面维修的“精准手术”。针对混凝土人行道,结合现场是否承受机动车碾压等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混凝土铺设厚度,最低不小于15厘米、最高不超过25厘米;针对混凝土路面,则结合现场受重载车辆、原路面结构等情况,实施动态调整混凝土铺设方案。如福洲大道、大铲湾片区以及物流园区周边、泥头车和货运通道等重载车辆频繁出没的路段,创新性地采用加铺钢筋网、采用高标号混凝土等强化措施,有效提升路面的抗压、抗折性能,极大地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同时,宝安管理局广泛收集市民反馈的坑洼严重路段信息,建立动态响应机制,灵活调整养护项目库,确保问题路段能够得到及时且彻底的整治。
“工艺升级”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在河东工业路与自由路交会处路口,因外单位开挖恢复不善及超负荷、超年限使用,路面出现坑洼不平、裂缝等病害,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不少市民出行带来不小的困扰。
对此宝安管理局迅速响应,拆除原有破损路面后,宝安管理局积极应用压纹式混凝土人行道工艺,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浇筑25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并对表面进行刻纹处理,路面平整度和防滑性能得到极大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还采用湿切缝技术,有效解决传统人工切缝噪音大、粉尘重、设备成本高等弊端。经济环保,对周边市民造成噪音和粉尘污染更小。
“在以前,骑车体验非常不好,路面坑坑洼洼,下雨还有积水,车子一过还溅一身泥。现在这种整体浇筑的人行道,路边不仅平整了,骑车、走路也不打滑了。”附近居民提起这路容路况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政府部门的“贴心”之举。
2024年宝安管理局组织对宝安大道、宝源路、西乡大道、福洲大道、新安西路、建安一路、国丰路、上屋大道、迎宾路等55条道路人行道使用混凝土拉毛、压印等创新工艺进行浇筑铺设,累计完成人行道铺设12.54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人行道的平整度与耐久性。这是宝安管理局不断优化砼养护项目设计方案的实践样本。据宝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整治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丝”“压花”等纹路处理,不仅解决了道路坑洼问题,大幅提高人行道的耐久性,更提升了道路的整体品质和市民的出行体验,实现既经济又实用的双赢。
“创新养护”降本提质
根据官方统计显示,宝安区目前泥头车数量逾3300辆,占全市泥头车总量的24%,弃土外运量占到全市的60%,导致大量泥头车日常穿越城区而过,重车长期行驶给道路设施的管养造成较大压力,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风险的增加。
电动自行车作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宝安区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200万辆,日骑行量达540万人次。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增长,也给城市交通治理带来新的难题和考验。
面对这一系列复杂且紧迫的问题,宝安管理局创新理念,开启了道路设施维护与管理的全新篇章。在人行道路面的整治中,摒弃了传统的人行道板砖铺装方式,转而采用拉毛与压纹工艺,这一创新之举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板砖松动、不平整、积水等顽疾,更极大地提升了人行道的耐久性与防滑性能,让市民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安心、踏实。
宝安管理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认为,部分路段路面破损严重且修复困难,其根源在于原路面基础的薄弱与车辆荷载的频繁冲击,导致基础病害反射导致坑洼问题持续反复。部分路口和公交站台位置的沥青路面在频繁承受车辆轮胎转向和启停或重载车碾压时极易出现车辙,进而引发路面坑洼问题。
为此,该局对症下药,在机动车道路面的整治中,将原水稳基层升级为混凝土基础,这一变革性的举措有效强化了路面的抗压性能,防止了基层病害的反射与扩散。同时,在重点路段与节点,更是将路面改造为混凝土路面结构,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有效防止了车辙的产生,更显著提升了路面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让城市的交通动脉更加坚韧、畅通。
采写:南都记者 张艳丽
焦点
管养道路完好率
市民出行“丝滑度”
双提升
为确保“砼养护”项目的高质量推进,宝安管理局强化砼养护项目的质量监管,组织监理单位重点跟进砼养护项目施工过程,从原材料的精挑细选,到基槽验收的严谨细致,再到施工过程的全程旁站与抽芯检测的精准无误,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宝安管理局对品质交通的追求和对市民出行的守护。
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宝安管理局累计完成35.78万平方米的混凝土人行道改造维修、完成29.33万平方米的混凝土路面修补工作,不仅为城市面貌增添了新的光彩,更实现了后期养护成本的显著降低,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宝安管理局管养道路综合完好率逐年提升,市民出行“丝滑度”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底,道路综合完好率已超过98%,辖区道路路况得到较大改善。未来,宝安管理局将继续秉承初心,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推动路容路况的持续优化,守护市民品质出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