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深圳将建成超1200个低空起降点
深圳罗湖一公司推出一项创新技术,无人机与机器人合作可以在上百米的高空进行玻璃幕墙清洗。 南都记者 冷锋 摄
12月27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成立。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这也标志着时值年末,低空经济在政策协同方面又一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这一部门的设立,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保障。低空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与技术的协同推动。而在通信、安全等基础设施领域的挑战,更是这一赛道能否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万亿蓝海市场乘势而起,全国各地竞逐低空经济,全球“无人机之都”深圳如何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新风口,掘金万亿蓝海市场?
挑 战
通信领域 上下行速率需求、安全性、覆盖能力问题成挑战
低空经济的崛起,不仅扩展了经济活动的空间维度,也对通信网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通信网络以地面覆盖为主,而低空经济需要网络延伸至600米甚至更高的空域。日前,中兴通讯5G-A通感产品总监赵志勇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等采访时指出,低空通信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上下行速率需求的显著差异。无人机等设备需要更高的上行速率来实现信息回传,根据测算,25Mbps已成为当前的基本需求,而传统网络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覆盖能力的局限也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传统基站设计难以适配空域通信,存在信号盲区和覆盖不连续等短板。赵志勇进一步分析,传统基站的设计是为地面通信服务,其信号覆盖方向和感知能力都无法满足空域运行的需求。“要构建低空经济通信网络,必须从基站硬件设计到网络部署方式进行全面升级,而5G-A通感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一领域的重要突破。”他说道。
同时,安全性是低空通信的另一大挑战。在高速飞行和复杂空域环境下,传统通信网络很难避免信号中断或干扰问题。为此,中兴通讯开发的双波形设计的5G-A技术可以通过连续波感知远距离目标,还能利用脉冲波解决近距离感知的盲区问题。同时,基站结合边缘计算功能,可以实时处理飞行轨迹数据和图像渲染,确保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转和信息安全。
赵志勇强调,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深度协同。“要真正构建覆盖全面的低空通信网络,不仅需要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迭代,还需要无人机制造商、运营商、后端数据平台等多方共同努力。”
值得肯定的是,推动低空经济的实现,需要将政策、技术和产业生态紧密结合。中兴通讯无线未来实验室主任崔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低空经济的发展可归纳为“三步走”战略:首先是实现空中通信网络的可通达性,其次是通过感知和通信技术推动数据计算能力的提升,最后将这些能力整合到运营场景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闭环。
政策层面,自2021年起,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规划,从政策保障到配套标准逐步完善。深圳作为试点区域,已初步实现多场景低空经济应用。例如,在100米以下空域,美团的无人机承担轻型物品配送任务;300米以下空域,顺丰无人机运输中型物品;600米以上,则试行载人飞行的eVTOL。这种层级化场景不仅增强了低空经济的应用深度,也为商业模式提供了清晰的落地路径。
赵志勇认为,低空经济不仅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更是一个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的庞大生态体系。从无人机制造商到通信运营商,再到后端平台的开发者,产业链各环节需协同合作,共同打造完善的低空基础设施和运营生态。“只有在通信、导航和感知技术全面突破的前提下,低空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规模化发展。”他说道。
低空管控 列控技术破解低空经济“管不住、飞不起”难题
除了在通信领域面临的难题,低空经济要腾飞,还面临着低空管控的难题。未来,随着无人机数量不断增多,“管不住、飞不起”将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
“以深圳为例,随着美团、顺丰、三通一达等组织级用户逐步上升,未来三到五年,无人机数量或将大幅增长,管控上的难题难以避免。”在今年的高交会上,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通号”)战略新兴产业事业部商务主管牛钰淇向南都湾财社记者介绍,目前,通过中国通号自主研发的空域管控系统,可以解决相关难题。
“以地铁运营为例,现在地铁运营基本都是无人化运营,和无人机的差别在于列车调度在地面,而无人机的调度在低空。我们将技术上移到低空领域应用,通过系统将空域网格化管理,就可以解决管控难题。”牛钰淇介绍。
在低空管控方面,中国通号发挥自身在智能运控技术方面的优势,放大技术同心圆,致力于解决低空空域“管不住”的痛点,打造了低空空域管控系统,解决低空大规模飞行运行控制难题。
据了解,中国通号推出的低空空域智能管控解决方案不仅致力于空域的高效运控,还坚守低空安全底线,为低空经济产业的安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南京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长江首飞、2024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福建站等多个重要场景,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同一空域内当无人机数量达到一定量级时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时就需要一个安全高效的空域管控系统去对空域进行管理,对不同参数的飞行器自动进行飞行路线划设,分层管理。这个原理类似于列车的智能调控,我们也是基于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智能控制领域技术积累,放大技术同心圆上移至低空,用于管控飞行器。”牛钰淇表示。
机 遇
到明年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 深圳发布低空经济标准体系
低空经济一般是指在3000米以下空域内,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过去,我国的低空自然资源(尤指1000米以下)利用率很低。随着如今政策鼓励开放低空自然资源,以低空自然资源为核心导引,将会牵引出整个产业链,造就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
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有望升至3.5万亿元。尤其是随着5G网络商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万亿蓝海市场乘势而起,全国各地竞逐低空经济,政策频出。据不完全梳理,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天津、长沙、漳州等十多个城市,先后发布了鼓励低空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多个省市推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最大的高达200亿元。
深圳作为全球“无人机之都”,也是低空经济产业链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不久前,深圳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该体系的推出,将在促进产业规范发展、保障公共安全、推动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前,《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也指出,到2026年,预计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社区配送及城市治理服务四大领域。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上表示,要加强核心基础功能开发和系统升级,依托城市数字底座,同步接入起降、通导监等综合数据,为低空空域用户提供飞行计划、协同管理、环境态势感知等基础飞行服务。
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为通信领域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孕育出巨大的机遇。在政策与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低空经济的通信蓝图正在徐徐展开,而多方协作与创新无疑是掘金这一万亿市场的必由之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程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