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到93岁!老太独坐江边等丈夫77年,哭瞎一只眼,终于了结遗憾
不要考验人性,那爱情能经受考验吗?
1937年,16岁的张淑英在火车站目送丈夫离开,只留下一句“等我回来。”
从此,她就成了码头的常客,一坐就是一天。
为了他,放弃跟随家人去台湾生活,还哭瞎了一只眼,但她从来没想过离开。
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一等,就是77年。
直到93岁时,终于等到结果,可事情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93岁的张淑英,静静地站在台北忠烈祠门口,年迈的身体因为长途跋涉的缘故,已经在颤抖。
她已经记不得走了多少路,也记不得流了多少眼泪,只记得那个梦,她梦到丈夫钟崇鑫朝她走来,还是30岁的模样。
这一刻,她终于要见到他了——不是活着的他,而是一块灵位。
七十七年的等待,换来的不是丈夫的归来,而是灵位上刻着的那三个字。
1935年,14岁的张淑英刚从私塾毕业,她是个爱打扮的小姑娘,头发梳得光亮,鞋子擦得一尘不染。
那时母亲带她去相亲,她其实心里挺不乐意的。
听说对方是个军官,她本能觉得,当兵的都冷冰冰,凶巴巴,没什么好感。
可等她见到钟崇鑫的时候,所有的想法都消失了,那天他穿着军装,说话时却带着温柔。
他不仅不凶,还非常有礼貌,面对张淑英的母亲,总是一脸尊敬地回答问题,这一刻,张淑英心动了。
没过多久,两人就决定结婚了,婚礼很简单,但钟崇鑫特意托人从外地买回一块白头纱,还有两双精致的鞋子。
张淑英高兴坏了,她抱着那头纱看了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不肯放下。
婚后他对她好得不得了,工资全交给她保管,嘴里总是夸她“阿妹真好看”。
张淑英总说,她嫁得特别好,别的女人都羡慕她的好福气。
可惜这样的幸福日子没能持续多久,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钟崇鑫接到命令,要去南京前线。
临行前,他匆匆赶回家和她告别,那天他看着张淑英红了眼圈,他答应张淑英,一定会回来。
这一别,她再没见过他。
最开始,她还总能收到钟崇鑫的信,信里他会写一些战场上的事情,告诉她要好好照顾自己。
有一次,他还打来电话,说自己升职了,让她别担心,等仗一打完,他就回来。
可后来,信没有了,电话也没有了,她托人到处打听,才听说他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战况很激烈,很多人都没能活着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时,张淑英心里很害怕,但还是不断安慰自己:他那么聪明,肯定不会有事。
她一直等着他,一年又一年,白天她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江边发呆。
七年后,她终于从一个战友口中听到消息,对方支支吾吾地告诉她,钟崇鑫其实早在南京就牺牲了。
那一刻,她脑袋里嗡的一声,差点晕倒过去。
可她还是不相信,她还在等待丈夫回来,为了等他,她放弃了所有的机会。
家人让她去台湾,她不愿意,每天拿着钟崇鑫的照片,流着眼泪想着过去。
到后来,眼睛哭得看不清东西,右眼几乎完全失明了。
这份等待,一直持续到93岁,那一年,张淑英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可她还是每天念叨着钟崇鑫。
她跟小儿子说:“要是能找到他,我这辈子就没遗憾了。”
她的小儿子看出了母亲的执念,托人联系了重庆的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被这段故事深深打动,几个月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钟崇鑫的名字,钟崇鑫的灵位,就在台北忠烈祠里。
听到这个消息时,张淑英抱着照片哭了一整夜。
2014年11月22日,她在志愿者和儿子的陪同下,飞往台北。
到忠烈祠的那一刻,她全身都在颤抖,灵位上,那三个字清清楚楚地写着“钟崇鑫”。
她扑过去抱住牌位,泪流满面,那天她一直跪在那里,说了很多很多的话。
在忠烈祠的六天里,她几乎没离开过灵位,总是坐在那儿,轻轻地跟丈夫说话。
最后一天,她抚摸着灵位,轻声说:“崇鑫,下辈子,我还等你。”
钟崇鑫牺牲后,张淑英的生活过得很不容易,她坚持留在重庆,独自照顾年迈的婆婆。
婆婆后来病逝,她不得不选择再婚,嫁给了一个普通的男人,她从没告诉第二任丈夫,也没跟孩子提起钟崇鑫的事情。
那些信件、照片,都被她藏在一个木箱里,放在最隐秘的角落。
等到第二任丈夫去世,孩子们成家立业,她才把这段往事说出来。
她的孩子们一开始很震惊,但很快明白了母亲的执念,他们决定帮她完成这个愿望。
那天从台北回来后,张淑英的脸上难得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她坐在江边,看着天上的云,轻轻地说:“他现在有家了,我终于放心了。”
张淑英的一生,就像一场漫长的等待,从16岁到93岁,她把一切都留给了钟崇鑫。
这样的爱情,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却比世间任何东西都更长久、更动人。
如果你也有深爱的人,千万别让等待变成一辈子的遗憾。
央视网:《军事纪实》20160524寻爱79年(下)--2016-05-2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