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融通背景下 以劳动教育促进“五育融合”走出创新之路
王维松校长以“职普融通背景下高中劳动课程建设”这一卓越教学成果,登上广东省教科院的宣讲舞台,向全省教育同仁展示盐港中学在综合高中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作为职普融通综合高中办学实验体,深圳市盐港中学积极探索职普融通创新之路,学段上自下而上打破职普壁垒,内容上通过系列有力举措促进职普融通,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路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秉承“融通世界、能创未来”的办学理念,盐港中学以劳动教育为“五育融合”的粘合剂,在跨学科劳动教育建设上走出一条职普融通的创新之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我校建构了以校内劳动为核心,辅以劳动勤学课,加以特色创能课(校外劳动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
孕育盐港新文化
以学生第一、教师第一、学校第一为价值观
盐港中学地处大鹏湾盐田河出海口,是一所真正面向大海的高中。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在摸索践行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校长王维松自上任以来不断深挖盐港历史渊源,探寻区域优势,认真梳理学校文化基因,规划学校发展蓝图,让教育强国背景下综合高中的思政引领力真实落地,探索思政引领教育教学全过程,AI赋能教与学全链条,推进大数据智慧校园建设,赋能高中教育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径和大数据赋能教育评价的新技术、新手段。
由此孕育而出的盐港新文化,以学生第一、教师第一、学校第一为价值观,力求抓好文化内生、抓好特色发展、抓好课程开发,以“跬步涓流,行而不争”的校训为基,贯彻“融通世界,能创未来”的教育理念,以办一所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综合高中为办学目标,培养更有方向、更有特长、更有能量、更有担当的未来人才。
搭建课程新体系
以劳动教育为“五育融合”的粘合剂
在学校职普融通新文化体系的框架下,盐港中学以“四通”,即“守正思维与创新思维相通;谋定而动与试点探索相通;专业训练与文化学习相通;职普资源、师资、课程、评价相通”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同时根据学校职普融通的办学实际,力求为学生搭建一个更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盐港中学以劳动教育为“五育融合”的粘合剂,构建了成熟的劳动教育体系,其中包括职普融通劳动课程,有传创非遗系列、传统节日美食制作系列、专业课程与木工制作系列等;服务实践劳动课程,有思政劳动系列、校外劳动系列、校内勤学岗系列等;创能特色劳动课程,这是该校尝试开设的职普融通新课程体系,通过STEM科组建设这一路径,开发各类妙趣横生的新课程,为师生的专业发展、技能提升创造平台。校长王维松主持的项目《行山河之旅,探山海盐田》,在实践中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创新思维得以提升,该项目在2023年全国项目式学习获国赛一等奖。
“冰糖葫芦撒芝麻”项目式劳动课程模式是校本特色,盐港中学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葫芦”),灵活运用多种校内外情景和教学方法(“冰糖”),提供各种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芝麻”)。“与鱼共舞,非遗传承我推广”劳动课程作为经典代表作,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作为深圳市中小学劳动课程一体化优秀劳动项目展示,受邀在深圳南山博物馆公开展示。
通过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实施富有特色的劳动课程,加强劳动教师跨学科建设,盐港中学在培养学生劳动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盐港中学劳动课程已然出圈,不仅主办了省教研活动南方大讲堂第132劳动教育专场,还受邀多次参与深港非遗交流活动等社会活动,受到《中国日报》海外版和人民号等媒体专项报道。
多元赋能助成长
致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在盐港中学,每个孩子都是特长生,每个学生都是宝藏,每个孩子都充满能量,每个孩子都能特长绽放。
学校尊重学生天性,挖掘学生潜能,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多元赋能助成长;打破学生成长的“天花板”,纵向贯通,为更多学生提供适合的发展平台和路径;建立“跨建桥”,跨界互通,实现教劳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技术知识的公民;打通“旋转门”,中线连通,以畅通职普融通发展为轴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性发展;拓宽育人渠道,实现职普同向同行、和谐融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展望未来,盐港中学将积极开展由“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的课堂革命,构建优质的课程体系,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学科课程,聚力实现“双向赋能”,有效激发师生潜能,进而实现职普融通教育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通讯员 陈梦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