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奇幻的旅行,出发!张杰作品展带你穿越现实与梦境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通讯员 夏梓 符坚
“非常近,又非常远;非常喜,又非常悲;非常美,又非常颓;非常艳,又非常灰……张杰,他到底想画什么?”
这是策展人孙振华谈及张杰作品时的一段话。
12月27日,“如是·张杰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负一楼特展厅正式开展,一件件绚丽的作品,呈现出各种奇幻的场景,让观众们大为惊艳。而作品中激烈的色彩碰撞和精致的细节设计,也十分耐人寻味。
对观展者来说,这是一场有趣的奇幻之旅,看得越久,获得的感受越丰沛。
新奇的场景里全是故事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本次展览中,既有创作于2005年的名作《蛹》,也有2024年的新作《0.618》,时间跨度不小。
这些作品中,呈现着各种非现实的场景,有大山大水,也有爆款玩偶。一件件看下来,沙漠中的假山、飞舞的海洋球、装载着松树的小舟、火星上的红香蕉与跳跃着的水果……接连进入眼帘,趣味横生。
有意思的是,在谈及这些作品时,张杰本人半开玩笑地表示:“我就是画了一些成年男性们喜欢聊的事儿。”他进一步解释道,大家也许早都吐槽过,男人们聚在一起就喜欢聊国际大事、兄弟义气、生活里的各种问题,而他“画的就是这些事儿”。
事实上,他在“这些事儿”的表象里,注入了大量的个人思考和暗喻,也让这些作品有了故事性。
比如,步入展厅时会率先进入眼帘的《宝箱》,画面的主角是一个打开的箱子,箱底面放满了亮闪闪的珠宝首饰,箱盖上则挂满了钓鱼钩。这一明显不合理的组合,让观众从第一眼起就产生了好奇。珠宝和钓鱼钩构成的矛盾感,在缤纷热烈的色彩之中更显得突出。“我用珠宝来代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钓鱼钩则代表着诱惑与危机。”张杰说,这件作品是他对当下人们在面对物质、欲望时的“小小的提醒”。
作品《繁花》则呈现出桌上的一捧花束,热烈又孤独。张杰说,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聚餐时的经历,“餐桌中间通常会摆放着塑料的花束,用来营造气氛。它们不会凋谢,一直绚烂,但它们也只是餐桌上的‘工具人’。它们就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的一生只去做一件事,安安静静,甚至不被珍视,但是,这些人、这些物同样值得被尊重。”
张杰笑称,自己努力做到让作品不难懂,希望尽可能多的观赏者都可以看得不吃力,“作品的意义就是能与观众产生交流。”
奇思妙想来自时间的缝隙
张杰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展览学术主持、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透露,张杰事务繁忙,有很多管理工作,能用来画画的时间并不多,很多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都是他利用时间的缝隙来完成的,“我们打电话时,他同时抱着iPad在画画;我们等飞机时,他抱着iPad在画画……”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出的作品,相当多为数字版画,是张杰在iPad上用绘画软件创作绘制的。
展览现场,有一名观众问张杰,使用iPad是为了拥抱新技术,抛弃掉传统绘画方式吗?张杰认真地回复说:不是。他认为,新技术是一种工具,既然发明出来了,就用一用,多一种创作的路径。他更强调,技术从来不是割裂传统的。他表示,相机发明出来的时候,架上绘画也没有被抛弃,如今电脑、AI等技术的引入,也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绘画就会失去价值。
用色强烈,是张杰作品的一大特色。冀少峰评价张杰的作品色调时,使用了一组词:饱满、时尚、冲动、鲜活,“不仅吸引着观赏者的眼球,更营构出了一种非现实的恍兮惚兮的梦之幻境”。
冀少峰更透露说,展厅也为本次展览做了专门的色调布置,大块的紫色、橙色的使用,与作品中的用色相呼应,展厅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以达到一体化的效果,让观赏者沉浸在其中。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5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