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赛博版:除了线上观摩清代皇帝祭祀,还能成为“数字打更人”
▲“小宇宙”小游戏画面 在北京鼓楼,扫描界桩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数字中轴线的详细介绍;发现文物有污损,可以化身数字“打更人”,拍照上传参与文物保护;还可以体验“小宇宙”小游戏,亲自“搭建”正阳门城楼,观摩清代皇帝在先农坛、太庙举行的祭祀仪式。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评定北京中轴线为中国第59项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全球首次利用数字化技术全过程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数字化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创新与关键标签。
12月21日举行的2024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上,“数字中轴助力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入选“2024年度公共关系优秀案例”。近日,红星新闻对话数字中轴项目负责人之一、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副主任闫国君,探讨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价值和作用。
世界最长城市轴线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今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北京中轴线长达12年的申遗征途宣告胜利。
▲12月26日,北京正阳门箭楼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又一处向社会开放的重要遗产点 图据视觉中国 中新社记者 徐婧 摄
与以往申遗侧重于文本撰写不同,北京中轴线是全球使用数字技术助力申遗的首次尝试。数字化也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创新和关键标签,闫国君希望未来数字技术能成为诠释文化遗产的一个标配。闫国君表示,“数字中轴”是实验室的首个灯塔项目,致力于探索让北京中轴线在数字世界永生、保护传承人类文化瑰宝的创新路径,项目贯穿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和传承的全过程。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副主任闫国君
“文化遗产的内涵需要文本详尽的描述,但想要让公众更快速、直观地理解,用数字化技术做历史沉浸式还原是更有效的方式。我们在中轴线的文化遗产地界桩上放置二维码,连接小程序,引导打通线上线下。数字化也可以让大家更直观、便捷地去理解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价值。”闫国君认为,申遗不是目的,而是要把遗产更好地去传承保护,数字化在这方面提供了助力。
资料显示,目前通过“北京中轴线”官网和“时空舱”“小宇宙”“数字打更人”“随手拍”等小程序,已使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触达用户超过1亿人次,对北京中轴线的公众认知度提升50%。数字化手段不仅永久保存了中轴线的历史文化,还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活化利用与创新传承。
“数字打更人”
让公众为遗产巡查监测“补位”
闫国君介绍,如今在申遗中,对于遗产地周边公众的参与性和申遗成功后公众与文化遗产的和谐相处越发看重。
▲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参与文物保护
针对北京中轴线占地面积巨大、游客数量众多,安全监测实施困难的问题,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与北京遗产监测中心合作,推动了“数字打更人”的诞生。用户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培训,注册成为“数字打更人”的志愿者,当他发现遗产出现损坏或发现不文明行为时,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将图片上传至遗产监测中心的后台。这既解决了遗产监测中心原有人员不足的问题,又鼓励了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的热情。截至11月,在“北京中轴线遗产监测公众化巡检巡查活动”中,注册志愿者已达2.6万人,获取巡检记录超过6万条,巡检照片超13万张。
2023年底通过的《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支持引导机制(试行)》明确,所有公众都有保护北京中轴线的责任和义务,有权制止、举报破坏北京中轴线的行为。“数字打更人”模式则给这种公众参与提供了便捷办法。
闫国君说,首创的“数字打更人”和场景码的功能,使公众成为遗产巡查监测的“补位”担当,把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融入公众日常生活。他还提到,“数字打更人”志愿者很多是北京的中小学生,很多学校开设了保护遗产的课程,让小朋友走到线下体验,他们也定向招募志愿者并安排培训。
除了“数字打更人”,“小宇宙”小游戏也是数字中轴的特色之一,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当天正式上线。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可以亲自体验“搭建”正阳门城楼,观摩清代皇帝在先农坛、太庙举行的祭祀仪式,尝试把社稷坛的五色土放到正确位置。
谈及“小宇宙”游戏有哪些别出心裁的设计时,闫国君表示,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无数次的打磨。无论是NPC的选择还是图标的设计,都经过了深入讨论和严谨考量,力求准确还原建筑内涵,充分体现北京及中轴线元素。由于中轴线特殊的性质,游戏内的3D建模需要借助测绘院的史料图片进行重复对比。为了达到毫米级的拟真效果,团队制作了6万多栋建筑、15万棵左右的树木模型,现有模型的总面数超过20亿;同时,团队在光线渲染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生动呈现出中轴线上四季变换的美景。
闫国君介绍,未来一些历史街区和其他非遗项目申遗时都可能会做这种数字化尝试,用体验的方式更好地和公众连接,也能让评审专家对项目了解更加透彻。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刘亚洲 实习生 张昊睿
编辑 杨珒 责编 官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