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专家许浩:要让懂航空的人参与“低空天路”修建
12月26日下午,由南方都市报和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南都低空经济发展年度论坛举行。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围绕新的一年低空经济如何稳步高飞的话题展开讨论。
在众多讨论中,南都记者注意到,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火热,许多地方瞄准低空空域这片资源,开始造基建、修“天路”、建系统。但低空经济想要飞起来、产生效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此,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原主任许浩在论坛上表示,空域作为一种资源要用起来,不用其资源价值就会消失,而一定程度上打开空域则是低空经济起飞的关键。同时,地方在修建“低空天路”时需以安全为首要,立足长远,结合自身特色来修建。需要强调的是,未来要让懂航空的人员参与其中。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原主任许浩在南都低空经济发展年度论坛上发言。
如何打开空域?需细致划分低空空域用途并动态调整
今年以来,进一步放开空域成为业内的普遍呼吁。那么,具体该如何打开空域?许浩认为,建设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是关键。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完成国家信息管理系统、7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32个飞行服务站的建设,实现了27个飞行服务站与7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国家信息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可为全国的通用航空用户提供飞行服务,体系保障作用正在显现。
在此基础上,许浩建议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建设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未来的重点任务是强化新一代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的法规、体系标准,并建立起低空飞行国家的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国家、行业、用户、信息的统一管理。
同时,许浩认为,还要建立起新一代低空城市交通服务保障体系。城市中的低空飞行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适飞空域少、运行风险高、安全压力大、基础设施不足等。“因此,在城市低空飞行中,需细致划分低空空域用途并动态调整,以满足不同类型低空飞行器(如无人机、通用飞机、直升机等)的需求,以实时保证飞行安全间隔和最优的空域利用。在复杂的运行环境中,需要提升航空器态势感知的精准度和实时性,让航空器能自主的化解冲突和优化路径等。”
仅仅是建设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够。许浩在论坛上强调,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接住”空域管理的重任。他建议,从中央层面要尽快颁布空域管理条例,明确空域的划分和主体责任。另外,空域的使用是动态化的,比如同一片空域,军航民航不用可以给低空飞行使用,发挥空域的资源价值。未来,空域管理系统化,空域使用监管透明化,空域运行智能化、数字化将是发展方向。
11月8日,在深圳市宝安区无人机系统应用测试基地,一家航天航空科技公司的载人飞行器在进行飞行测试。近年来,依托无人机、通航等产业的先发优势和不断释出的利好政策,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基础设施方面,起降点、低空智联网等建设不断推进,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一张低空网络逐渐成形,推动大湾区成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沿高地与强劲动力源。 新华社发
地方修建“低空天路”,要让懂航空的人员参与其中
南都记者注意到,“想致富,先修路”正在低空经济业内形成共识,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着眼低空这片资源,修建“低空天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平台建立、低空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等。
地方修建“低空天路”需要注意什么?许浩在会上表示,首先是安全为要、统筹效率。在城市里飞行,安全第一,不能飞的地方要通过电子围栏划分,在此前提下,划设两点之间线路最短、效率最高的航路。其次,要科技为先、运行为本。采取科技手段实现互联互通的同时,要围绕运行来实现“天路”的建设。
“还要立足长远,夯实基础。”许浩说,这是地方政府、行业各部门要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定要基于低空发展的规律来做事,要立足长远。否则今天做成了,未来不符合民航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这样前期做的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同时,各地修建“天路”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需求,比如上海修的“天路”和石家庄修的“天路”肯定是不同的。
许浩还强调,低空经济首先是航空经济的归类,航空是由低空走向高空、太空,现在又从高空、宇航技术下沉到低空,但这不是技术的降维使用,而是新一代技术的融合。同时也要看到航空技术的管理规范、制度、标准在运行过程中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建议要让懂得航空的人员参与“低空天路”的修建,确保低空飞行符合行业运行规律。
采写:南都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