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教联动”育人新生态 探索科技高中发展新路径
深圳市致理中学是深圳教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公办全寄宿品牌高中,是一所文理兼长的特色化标杆学校和创新型示范学校。
学校锚定国家重大战略方向,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区域发展提供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支持。办学一年多来,学校积极探索新时代科技特色高中育人方式,充分利用大湾区的资源优势,与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广泛合作,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科教联动”育人生态体系。
联动高校企业 打造科学教育队伍
上好科学课的关键,是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教育队伍。那么,科学师资从哪里来?校长冯大学给出了“致理方案”——撬动高校、企业力量参与科学人才的培育。
学校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深圳市致理中学科学院,聘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邹月娴博士担任科学副校长、科学院名誉院长,聘请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强担任科学院院长。此外,学校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电子科大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圳大学、华大基因等多所高校和企业合作设立了9个探究型实验室、6个科创实验室、4个先进制造实验室以及地球生态实验室、动作捕捉实验室、STEM创新实验室,聘请多名院士、科学家担任学校科学院首批指导专家,切实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索,实现“高校+高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科教育人。
创新课程体系 激发学生科研潜能
科技特色高中建设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建设。如何系统规划体现各层次育人目标的课程?如何在日常教学中点燃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激情?如何增强课程与学生专业志趣深度培养的关联性?致理中学给出了“创新样本”。
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充分地发挥基础教育的发现、唤醒和激励作用,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科技类校本课程与国家必修课程的整合与融通,构建“1+3”课程体系:国家课程、个性课程、科创课程、爱生课程,架构“科教+”课程体系,实现从课程到育人模式的多维度突破。
正如校长冯大学所言,“每个学生都有创新创造的潜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应该面向所有学生。”学校注重将科技元素融入各传统学科的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承担着科学教育工作。此外,学校聚焦具有战略意义的学科领域,关注实际需求的真实问题,开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等多门校本课程,通过三类梯度课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产教科教融合课程、科普课程,既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科研过程、感悟科研精神,也满足有需要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帮助科技后备人才起好步。
整合社会资源 科教科普双翼齐飞
在致理中学,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课程表上的一门科目,更是一种培养人的理念。学校充分利用深圳本土科技优势,整合、融通、跨界、连接各种社会资源,将科教与科普深度融合,构建了校、家、社联动的“科教+科普”素养课程,给学生的高中乃至大学学习提供宽厚的知识支撑。
办学一年多来,致理中学已承办3次国家、省级科创赛事,举办科普讲座十余场,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50余场。截至目前,学校已有441人次获奖,其中国际级奖项7人次,国家级奖项26人次,其等次及数量均处于深圳前列;共30人获国家的强基计划资格,在全国也属罕见。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第20届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学校成功包揽了灭火机器人项目的全球冠军、亚军和季军。这种深度融合的科学教育模式,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如何在面对挑战时发挥创造力,也为学生升学创造了多元途径。学校努力为有科创潜力的孩子争取更多通过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进入国内“双一流”“985”重点高校或国际名校的机会。
“科教联动”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在科创教育下的显著成果,更促进了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教学方法的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创造力。在这一“科教联动”的育人生态体系下,致理学生在近三次深圳市联考中,成绩实现了巨大涨幅;在各学科、体艺高水平竞赛中崭露头角,获奖不断;其办学经验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频》《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中国科技报》《深圳教育》《中国新闻周刊》等官媒报道并推广,在全国初具影响力。
科技类高中作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一种学校类型,是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当前,深圳市致理中学通过“科教联动”育人方式的实践,积极探索如何全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致理经验”。
文:任朝州 张凌峰 陈亚
制版:李斌 肖美连 黄炽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