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不流行了?新的丧葬形式在国内浮现,很多人表示太不人道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人死,如灯灭 ;入土,方为安。
土葬是我们国家传承了上千年的丧葬方式,几乎每一片土地上都埋葬过往生人。
但是从建国后起,火葬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今更是成为我国丧葬的首选方式。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种新型的丧葬方式慢慢浮现,能十分环保的令死者“尘归尘、土归土”。
只是,这种方式在我国的传统中显得太不人道,那么它到底是怎样的呢?
传承千年的土葬
当家中老人去世,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未能下葬,家中后辈则会被斥责为不孝,因为逝者没能早日入土为安。
土葬,是刻在中国人记忆里的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只有入土才是最体面的方式。
且墓穴的位置还要讲究风水,这样逝者的灵魂才能心甘情愿前去投胎,或者能继续保佑子孙后代。
这种认知是很难被改变的,即便如今国家规定了必须要火葬,但在一些山村、家族观念重的地区,仍旧有人选择土葬,哪怕是冒着被举报的风险,也一定要保证尸身完整。
正是这种难以被改变的固有认知,导致了几乎每一片土地上都可能埋葬过逝者,要知道,从盘古开天辟地算起,截止到如今生存过数不清的人口。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每去世一个人都要占用一片土地用作土葬的墓穴,那么活着的人可能无从下脚,死人和活人极有可能为了争夺同一片土地而打起来。
这就是土葬的弊端,它虽然保证了逝者的尸身与墓穴,但是却增加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与之同时显现的,则是土地持有者大发死人财的情况,一块小小的墓地价格飙升,很多老百姓连个入土为安的地方都买不到,这就是俗称的“死不起”。
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土葬牵扯到的,还有难以扼制的传染性疾病。
有些病人生前患病,死后依然携带着可以传染的病毒,一旦遗体没有做到妥善处理,那么病毒就可能随着身体嵌入到土壤中,甚至是水中。
土壤有降解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但并不是什么病毒都能“消化”,在积年累月的流传中,病毒就会蔓延给附近的居民,也会污染干净的水源,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国开始提倡将土葬变为火葬。
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火葬,但效果显示,火葬在很多方面都比土葬的益处多,于是到了如今,已经有绝大多数人接受了这一丧葬方式。
但也有人提出思考,火葬到底哪里比土葬好,难道就没有更加好的丧葬方式了吗?
“非主流”的丧葬
土葬的优势与弊端都显而易见,火葬貌似要好很多。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陆陆续续开始了火葬的方式,但毕竟只是小部分人群,或者是拥有不同风俗传承的特殊团体。
把一具完整的、占地面积大的遗体通过烧火化灰,就能变成一小坛骨灰,这样大大缩减了墓穴的用地面积,很好的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
同时经过高温燃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杀死病毒,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这么看起来火葬才应该是被推崇的首选丧葬方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句话是很多人奉行的准则,认为身体受了伤或者不完整了,就是对父母的大不敬,更是不孝,哪怕是死了,也不能“死无全尸”。
为了打消这种固有认知,国家大力推行火葬的形式,做宣传、发补贴、定规章等,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努力,终于让大多数人接受了火葬。
但是,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的,实施火葬的人多了、时间久了,它的弊端就被逐渐放大。
虽然火葬可以节约用地面积,但是却在高温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要知道,如今的火葬场多是用柴油和煤气,这是为了能提供足够的热量来分解人体组织,一般温度是800℃。
再往前数,一些火化炉里用的还有煤和焦炭,只是达到的温度没有那么高。
但不管是以上哪种燃料,都会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一氧化硫等气体,是可怕的污染物。
而且燃烧过后产生的骨灰也需要妥善处理,如果是随便装起来再掩埋,也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
于是,一种号称和环保无污染的丧葬方式出现了,它正在从“非主流”走向主流。
这种新的方式就是“惊世骇俗”的堆肥葬。
从它的名字就能知道,这种方式就是要把人的遗体通过堆肥的方式处理掉,过程堪称纯天然、无污染,既尊重了生命,又保护了生态。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其实它的操作并不困难,只需要在某人去世后,为其购买一块属于死者或者死者家人的土地,这些土地需要拥有可以自然分解人体组织的能力。
为了加速堆肥的过程,操作者需要用可以生物降解的材料或者更加环保的材料包裹住逝者遗体,不应该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防腐剂,以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之后将包裹后的遗体放在合规的器具中,或者忽略掉这一步,将遗体埋在比较浅的土壤层中,同时还需要再覆盖的土壤中混入有机物质,或者腐殖质。
在这些有机物的“催化”中,人体组织会加速分解,最后化为养分,反过来滋养土壤。
这个过程可能要一两年,也可能只需要几个月,虽然比起火化来说要慢,但是最后不会给大自然造成危害,反而会成为大自然的肥料。
很明显,堆肥葬就是把人的遗体做成肥料,很直观的演示了什么叫“尘归尘、土归土”。
这种方式无疑是环保的、绿色的,但是让传统的中国人接受这种丧葬方式,在目前来说比较难,因为大多数人会觉得堆肥葬太不人道了。
将逝者做成肥料,这是让逝者的家人无法接受的事,不论是情感还是伦理上,都是对多年认知的巨大冲击。
所以,尽管堆肥葬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推广的过程中有着不小的阻力。
结语
如果真的想要选择一种环保的、易于接受的丧葬形式,或许可以把思路打开,比如说海葬、花葬、树葬等。
我们要尊重生命,也不能忘了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样的丧葬形式呢?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2021-03-18《不土葬不火葬,你愿意死后让身体化为土壤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