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测评”成了带货密码,测评不公平,还有谁会信?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以后不会再相信所谓的第三方测评!连续两次在不同的测评博主手中买东西,发现都‘货不对板!’”00后魏飞将从电商平台购买的“管道堵塞疏通剂”扔进垃圾桶,“且不说价格比超市销售的同类产品贵上不少,效果也和博主测评的结果截然不同。当初购买是看到测试效果不错才下手,现在感觉就是纯纯的‘智商税’!”
在社交平台上,第三方测评并不陌生,大批测评类视频以亲身体验直观地展示产品效果,也被不少消费者视为“避坑指南”。然而,如今第三方测评逐渐演变成为品牌商带货的潜在模式,甚至暗藏消费陷阱。
测评视频泛滥的背后,已然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MCN机构能与多个社交平台上的测评博主进行合作推广,“5万粉丝的测评博主价格为2000元,十几万粉丝的测评博主收费为1万元上下。如果粉丝数达到百万级的话,费用是3万至5万元。”测评视频的内容制作以及后期维护也能全流程“定制”。(据12月26日新京报)
“第三方测评”最初兴起就是在数字、美妆等“水比较深”的领域,测评博主以客观姿态出镜,带有一定的专业性,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加详尽、全面的商品信息,帮助消费者判断商品是否具备相应的功效。相较于具有权威背景的测评机构,或是商家给出的检验报告,消费者之所以更倾向于相信测评博主,就是因为后者通常以更加贴近生活的视角来评价产品,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展示产品效果,并且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和技术细节,这种直观和坦诚的感觉,让消费者感到更加亲切和可信。此外,一些知名的测评博主还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与观众建立了信任关系,使得他们的推荐更具说服力。
然而,这份宝贵的信任,却被一些无良测评博主肆意挥霍和消耗了。部分测评博主和其背后的MCN为了谋取私利,不惜违背职业道德,收钱鼓吹产品功效,为商家做虚假宣传。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破坏了行业的公信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商家甚至利用测评博主进行不正当竞争,通过虚假测评来贬低竞争对手,抬高自己,这不仅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33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购物前有看测评的习惯,但71.0%的受访者感慨“第三方测评”提供的“测评报告”真假难辨。部分测评博主一边享受着由消费者带来的流量红利,另一边又想从商家那里获取广告收入或带货提成,吃相太贪婪,无疑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背叛。当测评失去了公平性和独立性时,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这样的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最终将导致整个行业的崩塌。
整治第三方测评市场的乱象,避免消费者因此蒙受损失,掉入陷阱,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需要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目前,第三方测评市场的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缺乏专业知识和测评技能。因此,应该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资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其次,应该加强对第三方测评的监管力度,行业内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对于涉嫌虚假测评、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应该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此外,行业内部也应该加强自律,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引导从业者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共同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择相信某个测评之前,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多方验证信息的真实性,避免盲目跟风,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第三方测评要想继续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就必须回归其本质,即为消费者服务,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否则,“测评”终将成为一种空洞的形式,无人再相信,也无人再埋单。
(来源:极目新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