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之城”:挖掘学习兴趣引入乡情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学生们在上音乐课。
教育“一盘棋”之展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佛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岭南名城,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坚定的步伐,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未来,佛山的教育将呈现出何种面貌?南都记者对话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尝试从中一窥佛山教育未来的可能性。
教学观念改革正进行 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是关键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要聚焦培养核心素养。此举与2017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强调的“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一致。从此,基础教育领域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要义的教学改革正式开始。
何谓“核心素养”?在全国语文学习学会广东分会科研处主任、佛山大学教授孙琪看来,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甚至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在基础教育领域,绕不过去的考核就是中高考这两条红线。如今,大考中出题思维的变化,给了核心素养培养以想像的空间。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卷子,考核核心素养的题目变多了。”长期观察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孙琪,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几年高考命题思维的变化。在她看来,随着高考识记性的题目占据的分值越来越少,即便以最功利的想法考虑,花很大功夫去死记硬背,在高考中能占到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少。“这无疑在倒逼学校教育,朝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道路迈进。”孙琪认为。
不仅如此,教师们评价学生的体系也开始变得多元。长期从事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研究,为中小学老师提供教案研究参考的佛山大学副教授孔晶告诉记者,在佛山南海,已经有一些中小学开始跳脱出过往仅仅给出学科成绩的方式,探索通过引入多元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量化分析。“比如说丹灶有为小学,他们就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量化评价,并且,综合评价获得的积分还可以换取一些礼物,这无疑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积极性。”
“近期,我们注意到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关注度显著上升。”孔晶向记者透露,以往在组织佛山中小学教研活动时,教师们主要聚焦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科内容教学研究。而现在,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已成为热门议题,教师们对于评价内容和工具的探索愈发深入,在作业体系设计等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中高考命题思维与评价体系的变化,带来了对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改变的要求与呼唤。南都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高校的基础教育研究者,还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管理的直接“从业者”,无一不谈到了教学观念变革的重要性。
“评价体系的变化让教学观念的改革迫在眉睫,灌输式、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维难以培养真正的自主能力。未来,我们的教育应该会向着挖掘孩子自身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方向前进。”孙琪认为。
区域教育赋能城市发展 高校成果在地转化初见成效
“我期望我们的孩子从季华中学毕业后,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扎根佛山,为地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佛山市季华中学现任党委书记、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李卫东深情地说。
区域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城市民生、营商环境、产业格局和社会发展的根基与智力支撑。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时代命题。未来的佛山教育发展,能否与城市发展同步、能否为城市带来实质性的益处?
佛山正在大力推行的“五好”教育,或许能为这个问题提供答案。通过在每个区域建立一所优质学校,实现人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景,为培养学生的本土认同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一举措得到了众多教育从业者的肯定,也引发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畅想。在李卫东看来,在“五好”教育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引入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内容,如乡情教育,让学生对佛山有更深的情感,让教育的发展真正赋能城市的发展。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未来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李季更是直言,“五好”教育的未来,一定指向一个既彰显佛山区域精神、又符合时代需求的教育目标,指向一个“强教之城,智造之市,品质之都”三位一体高品质发展的格局。
不只是基础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方面,佛山高校也愈发注重成果的在地转化,以赋能区域更好发展。佛山大学与佛山支柱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了23个产业学院,形成上百家合作企业、横跨20多个行业的产学研“大组团”。约25%的学生毕业后留在实习企业,超七成成长为佛山各行各业的骨干。不仅如此,今年7月,佛山大学又与所在的南海区签约深化战略合作,推动未来发现发明和生产验证更好结合,打造创新联合体。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主流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队伍建设是关键。”佛山市教育局局长黎妍直言。
而面向未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制约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首当其冲的便是社会对学校、教师高度关注带来的压力。孙琪告诉记者,目前,顶层设计、中高考考核内容都开始慢慢向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方向变化,但是社会对学校、老师的评价方式,还是十分功利的,往往仍粗暴地以中高考的分数线来划定学校的优劣、以学生成绩的高低去定义老师教学的成效。“因此,许多老师会担心,如果采用新模式、新方法教学,学生成绩一旦出现波动,会遭到家长的投诉或来自学校的压力。”孙琪认为,这番压力或许会使部分学校或老师,不敢推行或采取更符合新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
其次便是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佛山要建设有品质的教育,需要一大批能够支撑这个构想的优秀教师,这是所有从业者的共识。而怎样构建一个人才愿意来,也留得下来的教育生态,成为了摆在佛山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现在青年教师选择学校,除了考虑薪酬外,自己能否在这里有更宽广的未来发展空间,也成为了一个重要因素。”李卫东直言,如果佛山可以打造一个认同度更高、生活幸福感更强的城市环境,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给教师们提供一个有长足发展空间、有成熟培养体系的舞台,那么未来选择佛山、留在佛山的教育人才会越来越多。
此外,李卫东还建议,未来学校发展中,也应重视硬件的优化升级。在实验室、图书馆等重要教学设施的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对标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一流标准建设,优化实验室设施配备,增加图书馆藏书量。同时,在艺术、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上,也需要下一番功夫。“不能让我们千辛万苦引进或培养的优秀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0538资讯网整理发布,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8641340@qq.com删除。